电子骑士,以一知当十用 烂片也疯狂 ——科幻电影的另一极 也许,你刚刚看完《地心引力》,还处在那种失重的晕眩感之中;也许你看的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时不知该找谁聊聊,探讨下其中的宗教、历史、哲学问题;也许你会经常回味《银翼杀手》,念诵着结尾复制人韵味无穷的台词;也许,某天你打开豆瓣、时光网或者其他什么网站,检视着科幻电影 TOP100 中自己已经看过了多少,还有哪些经典没有接触过……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人,都会去寻找那些出色的作品——人人都爱高帅富,至于那些电影中的“小烂邪”,只有怪咖和极客才会喜欢吧。 不过,你认真想过那些科幻电影中的烂片么?也许要没有这些烂片,科幻电影也不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你现在看到的很多科幻大片,其背后都有着科幻电影“经典”烂片的影子呢。要知道,烂片这个概念并不是绝对的:经典电影如《公民凯恩》,萨特也曾认为它是一部烂片;美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影评人宝琳·凯尔曾将《2001 太空漫游》评价为“里程碑式的缺乏想象力的电影”。这两部影片后来却都成了经典。 我个人不喜欢用“烂片”这个词来形容一部电影,觉得它太粗暴、简单、情绪化,有种否定一切的味道。本文也只是借用它来概括那些评价很低,或者奇形怪状与众不同的小成本科幻片。 所谓烂片,也分很多种情况。比如说,美国有个公司叫“收容所”(The Asylum),专门出品各种山寨垃圾电影:人家拍《变形金刚》,他们就拍《变形机体》;人家拍《我是传奇》,他们就拍《我是结局》;人家拍《史前一万年》,他们就拍《史前一亿年》;人家拍《环太平洋》,他们就拍《环大西洋》……每部影片的成本基本都不到 100 万美元!他们的片子不会上院线,直接发行 DVD 影碟,专门靠粗制滥造抢快,傍着刚上映的大片赚钱。这种烂片,属于彻头彻尾的垃圾,毫无营养,除了骗钱外也别无追求——现在国内很多影视也都是这个路子,不过大部分都没有这份直扑你钱包的匪气,还要遮遮掩掩,又想当什么又想立什么,更让人感觉可厌。 另外一些烂片就不是骗钱这么简单了。有些导演确实想好好拍电影,但限于自己的水准,或者电影的成本、技术等方面,拍出的影片不尽如人意。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艾德·伍德。此君空怀一腔爱电影的热血,生命不息拍烂片不止,惜乎眼高手低,后世视为笑柄。看过蒂姆·伯顿导演的电影《艾德·伍德》,你可能会为这位烂片大师感到悲哀。后来的烂片导演们,怕都还远远达不到艾德·伍德的境界呢。 烂片总动员 年年岁岁片相似,岁岁年年烂不同。说起科幻烂片来,可能每个影迷都会举出一堆电影来,比如说坑爹的《人体蜈蚣》,比如说总在拍科幻烂片的导演保罗·安德森(《生化危机》系列),比如说莫名其妙的《紫外线》,比如说让人(尤其是游戏玩家)无语的《毁灭战士》;以及最近两年的《异星战场》、《天际浩劫》、《超验骇客》等等。 我们想聊的科幻烂片,却不是这些没什么特点和嚼头的“平庸”烂片,而是在电影史上占据独特地位,令后人无法忽视的邪典电影(cult film),堪称最好的科幻“烂”片。 《机械怪兽》Robot Monster(1953) IMDb:2.9 分 这片子真的就是机器人 + 怪兽啊,而且是硬生生加到一起的:给大猩猩身子的怪兽安了个潜水员头盔式的机器人头部!故事讲的是可怜的大怪兽(走起路来很滑稽)想要毁掉地球上最后一家人,没想到自己却爱上了这家人中的小女儿……看完本片的观众一定对影片的服装师备感同情。导演把恐怖怪兽片拍出喜剧感的水准也让人刮目相看!影片居然还采用了当时非常有噱头的 3D 来拍摄!当时无论是机器人题材还是怪兽题材都有不错的科幻电影,比如《黑湖妖谭》和《禁忌星球》等。《机械怪兽》这样不伦不类的电影,预示了未来一大票类似《噬人鲨斗大乌贼》这样的烂片出现。 《外太空计划 9》Plan 9 from Outer Space(1958) IMDb:3.9 分 艾德·伍德最经典的科幻烂片。讲的是文明高度发达外星人为了让人类不至于自己毁掉地球,启动了第九号计划(前 8 次都失败了),复活死人来对抗人类!影片无论是布景、道具、演员还是故事都 low 到极点,那些复活的僵尸只见其呆,不见其吓人。一个个小飞碟好像家庭新年晚会中挂在幕布上手工图案,可爱得很。整个故事感觉就像一群大人拿着塑料玩具认真严肃地在玩过家家,透着种荒诞感,连演吸血鬼出名的贝恩·卢高希在片中都一副呆相。影片跟著名的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其实很有点类似,涉及到了政府隐瞒真相、核危机、超越地球的外星文明等等主题。遗憾的是,艾德·伍德没有能力把握这样的电影,结果只能是变成闹剧。 《太空英雌芭芭丽娜》Barbarella (1968) IMDb:5.9 分 失重状态中,一个身着银光闪闪宇航服的人慢慢摘下手套,露出纤纤玉手,接着是两只曲线完美的大腿……随着轻柔的音乐,一个女性娇美的身躯最后赤裸地漂浮在空中——这就是芭芭丽娜。她接受地球总统的任务,到一个星球上去寻找发明了毁灭性武器的杜兰杜兰先生。这期间,她经历了一场场奇异的冒险:既有追逐战斗,更有旖旎的性爱——对象更包括了多毛的猎手、盲眼的英俊天使甚至双性恋的皇后。 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科幻电影中包含着情色的成分,但没有人像本片导演罗杰·瓦迪姆这样让整部电影围绕女主角的性爱之旅来展开。本片堪称情色科幻片的开创者!其中涉及了用机器自慰、直接表现女性高潮、双性恋等等令人咋舌的设计。简·方达当时的丈夫,法国人罗杰•瓦迪姆导演了这部改编自法国漫画的影片。它风格华丽,造型夸张,服饰前卫,融合了幻想、情色、科幻、搞笑、冒险等种种元素。当时人们对这部怪异、华丽、大胆、荒诞、缺乏内涵的影片不以为然,《完全电影》(Total Film)杂志则在 2011 年评选出的影史 50 大科幻片中将其排在了最后一位。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特质也令其更值得玩味。 《萨杜斯》Zardoz(1974) IMDb:5.8 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曾饰演过风度翩翩的詹姆斯·邦德以及《勇闯夺命岛》中硬朗机智的英国特工的肖恩·康纳利还拍过一部非常古怪的科幻电影《萨杜斯》!他在影片中穿着比基尼泳衣式的红色内裤装,以野蛮人的身份闯入了科学家建造的天堂,用野蛮的不道德行为打破禁忌,让毫无生气沦为奴仆的人们感到了象征生命力的性欲,呼吸到自由的气息。 本片导演约翰·保曼绝非无名之辈,他曾拍摄过《步步惊魂》、《激流四勇士》、《希望与荣耀》等相当经典的电影。这部影片表面上神神叨叨,形式怪异,其实内涵却颇为复杂:故事以原始状态和工业文明(有类似广播的水晶球)的对立为背景,整个设定是后启示录式的,同时充满了反乌托邦色彩。代表着酒神精神的男主角带着死亡、肉欲、暴力,摧毁了僵死且虚伪的“文明”世界。尽管影片拍得有些狂乱不羁,但已很难用烂片来形容了。 《飞侠哥顿》Flash Gordon(1980) IMDb:6.4 分 喜剧片《泰迪熊》里面,会说话的小熊最热爱的电影角色就是飞侠哥顿!这部电影来自于 1936 年的同名剧集,邪典味道十足,造型夸张奇异:角色穿着像中国民间戏服一样的服装,一会儿坐在飞船上,一会儿用冷兵器决斗……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西方邪典版西游记!这种夸张甚至有些做作的道具、服装风格叫做“camp”(我把它译成“装态”,有种故意、矫揉、夸张的感觉)。后来很多科幻、奇幻、超级英雄电影都受到了这种邪典电影 camp 风格的影响,比如说《钢铁侠 3》里的满大人,打扮就十足像《飞侠哥顿》里的大反派!《飞侠哥顿》就像是疯狂怪异版的《星球大战》,是科幻电影中的一朵奇葩。Total Film 杂志 2011 年评选出的影史 50 大科幻片中,本片排名第 48 位。 《科学怪妓》Frankenhooker (1990) IMDb:6.1 分 与《活跳尸》(Re-Animator)等经典恐怖科幻片一脉相承,可以看做是《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变种:医学院学生为了复活自己意外身亡的女友,决定找来一些妓女,干掉她们重新拼凑出女友来。影片中有血浆、大腿、乳房、毒品等各种邪典元素,但在黑色幽默的风格下,更有一种粗俗的诗意感,把它和一般烂片区分开来。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当年也拍过一些这种带着喜剧味道的邪典科幻片,《坏品味》还早于《科学怪妓》,不过那已经称不上烂片,是更典型的邪典 B 级片了。 《坦克女郎》Tank Girl(1995) IMDb:5.1 分 本片也是以未来末世的后启示录时代为背景,当时有公司控制了水源,以此控制仅存的人类。朋克妹瑞贝卡从公司那里偷到了一辆坦克和一架飞机,率领一群基因变异的袋鼠人(你没看错!)展开了反击,争取自由。影片很像女版的《疯狂麦克斯》系列,同样是反工业体制、反极权,追求自由的主题,同样是朋克味道十足。不过骨子里比较空洞,原作漫画的神髓没有表现出来。 《飙风战警》Wild Wild West(1999) IMDb:4.7 分 非常典型的蒸汽朋克风格,把西部牛仔故事、大机器、天才科学家、野心家、总统等统统放在一起,做出一锅乱炖来。不过西部片与科幻片天性相左,除了《西部世界》等个别影片,绝大多数西部与科幻混搭的电影都是失败之作。本片虽然有威尔·史密斯、萨尔玛·海耶克等明星加盟,而且颇有喜剧性,但还是显得混乱夸张,缺乏章法及内涵。不过那巨大的机器蜘蛛倒是堪称蒸汽朋克电影中的代表设计了。 《地球沙场》Battlefield Earth(2000) IMDb:2.4 分 本片堪称科幻烂片中的巨擘!在 33 位影评人的打分中,最高的只有 53 分,更有 9 位影评人打出了 0 分——该片最终在 metacritic 网站上的媒体评分是 9 分!而一般烂片也有 4、50 分的。它还在 IMDb 倒数百大影片中排在第 74 位!这个片子来头不小,原作小说的作者罗恩·哈伯德正是山达基教派(又译作科学教派)的创始人。这个教派在欧洲一些国家被划定为邪教。但在美国,很多大明星都是该教派的忠实信徒,比如汤姆·克鲁斯、约翰·屈伏塔等等。约翰·屈伏塔为了把教主的小说搬上银幕,想办法筹集到了 8000 万美元拍摄此片!结果影片上映后一举拿下了 2001 年度金酸梅奖的最烂男主角、最烂导演、最烂摄影、最烂银幕拍档、最烂剧本、最烂男配角、最烂女配角等 7 项大奖!同时还被评为了十年最烂影片!作为一部背景很宏大的科幻电影,影片毫无高大上的感觉,完全是电视电影的效果,估计拍片时从导演到演员再到技术人员,全都在梦游打酱油的状态当中。 科幻烂片自然还有很多,远不止这 9 部。比如香港拍的超级雷人之作《关公大战外星人》;还有一部 1978 年的《镭射人魔》,曾被我一位科幻电影阅片量极多的朋友评为史上最烂的科幻片。这部片子还以 2.3 分列 IMDb 网站用户打分最低百部电影第 81 位。此外,描写虚拟空间的《割草者》(The Lawnmower Man)第一部还不错,第二部赫然以 2.3 分位列 IMDb 网站用户打分最低的 100 部电影之第 71 位!像《杀人番茄》、《外太空杀人小丑》等等也都是很有名的科幻烂片。 这些科幻烂片到底有什么价值没有?看它们仅仅是图个乐,享受吐槽的快感吗?应该说,这些烂片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促进了科幻电影的发展:首先,很多科幻烂片拓展了科幻电影的风格类型,将暴力、情色、恐怖、荒诞、喜剧等等元素与科幻奇异地结合起来。尽管这些烂片往往让观众觉得主创们神经脱线、大脑不正常,但不能不说有些诡异疯狂的想象和拼接是中规中矩的电影很难做到的。此外,这些科幻烂片在风格、设定等美学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将亚文化的内容,如朋克、嬉皮、摇滚放进科幻电影的世界,以诡异的画面、充满想象力的荒诞不经的情节或大胆的设定拓展了科幻电影的美学范畴。正是这些画面脏脏的科幻烂片,打破了以《2001 太空漫游》为代表的纯净洁白的科幻电影美学,进而才会诞生出《银翼杀手》这样充满邪典风格的科幻巨作。 另一个科幻烂片带来的启示是:美国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从一开始就并非是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它们没有高大上的面孔,始终保持着雅俗共赏的娱乐性(科幻小说的新浪潮阶段算部分特例)。我们都知道昆汀·塔伦尼诺有部电影叫《低俗小说》,指的就是那种“地摊文学”,专以贩卖恐怖、色情、暴力等为噱头。科幻小说早先也是这种纸张很差的低俗小说。而科幻电影则起源于恐怖片,尤其是恐怖片中的怪兽电影。因此,很多科幻烂片无节操,无下限,极其放肆,敢于狂欢,不怕恶搞。反观中国的科幻小说(当然可怜的科幻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始终缺少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从一开始到现在,反复纠缠于科普、文学性、人文关怀、教化等方面,很容易走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步。 我个人认为,烂片多了是好事,不用担心:泡沫总会破裂,沉渣总会滤净,万马齐喑无人歌唱才是最糟糕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