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促进社交,减缓压力,这种东西叫做「爱情荷尔蒙」 Daisy,PhD在读/抑郁症相关研究 患抑郁症的人数逐渐增多。尽管临床上抗抑郁的药物和诊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还不理想。一线抗抑郁药物对一半的抑郁症病人没有效果,约三分之一的抑郁症病人接受各种药物治疗后,病情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O’Leary et al., 2015)。最近,科学家发现身体内一种称为「爱情荷尔蒙」的物质在促进社交,减缓压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和伴侣亲热时、当从舒适的睡眠中醒来、当感到压力而痛哭一场后,你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这种荷尔蒙无时不刻影响着你的生活。人们常称它为「爱情荷尔蒙」[1],而在学术上,称为「催产素」(Oxytocin)。 自 1953 年,首次人工合成催产素后,它作为催产和引产的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在分娩中,它会引发或加强子宫收缩,还可以控制产后出血。实际上,催产素并不仅仅在分娩中才产生,也不仅仅女性才需要。人体在相互拥抱、亲吻时,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迅速上升,性交和哺乳都能刺激催产素合成和分泌。此外,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有规律的睡眠,有助于催产素的分泌;那些让你感到温暖、安心的事或者某种好闻的味道、触觉、物体、景色等也能激发催产素的分泌。 催产素是什么 催产素是由九个氨基酸组成的荷尔蒙(也是神经递质),大多数由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magnocellular neuron)合成,随神经细胞末梢到达垂体内,经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 图 1 催产素的产生和分泌位置。由下丘脑(图中蓝色区域)产生,脑垂体后叶(图中紫色区域)分泌 最初,人们普遍认为催产素的作用是促进子宫收缩、参与泌乳反射。19 世界 80 年代,人们发现催产素还能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21 世纪初,通过基因工程缺失催产素基因的老鼠(使其催产素基因不能表达),导致丧失社会性记忆,不能识别其它老鼠,这让人们意识到催产素可能具有更强大的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催产素能发挥中枢调节作用,促进社交,增进感情,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感,减少压力,减少焦虑症状等。 催产素如此强大的功能,无论给科研界还是老百姓都带来一场催产素狂潮。 催产素能不能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2011 年,研究者首次报告了催产素用于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案例。 一位 38 岁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5 年病史期间尝试了各种抗抑郁药,可抑郁症状最近 5 年内还在不断加重。经病人同意,按照往常服用抗抑郁药后,再使用催产素喷雾,一天两次。使用催产素喷雾前,该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Rating Scale, HAM-D,临床上用于评定抑郁状态的量表,较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0-7 分认为正常)为 17 分,状态 - 特质焦虑量表(Spielberger State-Anxiety Inventory, STAI-A,为自我评价问卷,反映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分数从 20-80,分数越高代表越焦虑)为 57 分,使用一周后,该病人的情绪和焦虑状态大大改善。两周后,该病人的 HAM-D 为 2,STAI-A 为 37 (Scantamburlo et al., 2011)。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究催产素是否参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调控。抑郁症发病机制中 [2],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的神经元过度活跃,对此,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催产素能抑制 CRH 神经元的活性。但某些实验表明,催产素对 CRH 也具有激活作用。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浆或脑脊液的催产素水平变化,实验结果不一,有的声称上升,有的声称下降或不变。而检测抑郁症患者下丘脑的催产素神经元,发现表达水平升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催产素对抑郁症调节的代偿应答机制 (McQuaid et al., 2014)。从目前众多的研究结果看,催产素能参与抑郁症的调节,但具体调节机制还不清楚。 催产素的另一面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能在网上或药店买到催产素喷雾,但其具体作用途径和机制还是个迷。催产素喷雾几乎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无法直接发挥中枢调节作用,对实验受试者使用该喷雾后,检测大脑脑脊液中催产素水平的变化,发现催产素水平几乎不受影响 (Leng and Ludwig, 2016)。 究竟催产素喷雾是如何发挥功能的?有研究者猜测,催产素喷雾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可能是由于其他激素引起的。还有观点认为,催产素受体分布很广,可能通过外周受体发挥作用;喷雾的使用可能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如迷走神经,进一步激活中枢催产素的释放。 但,这只是看到了催产素积极的一面。最近有研究选取了 13 名男性和 16 名女性,分别给予催产素喷雾,发现他们对催产素的反应不一:当女性使用非自身产生的外源催产素后,面对压力时反而更痛苦和焦躁 (Kubzansky et al., 2012)。而当人们处于竞争中或感受到外界危险时,一剂催产素可能导致人们变得更加好斗 (Zik and Roberts, 2015)。 目前所有研究得出的乐观结果,都只能反映催产素的短期影响,催产素的中枢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可能受性别、社会环境及早期童年经历的影响。科学家们认为,催产素本身也许不能治疗抑郁症,但有望用于缓解抑郁症的某些症状或作为抗抑郁的辅助药物发挥作用。 扩展阅读:拥抱还是家暴:催产素的阴暗面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8380/ 《用不同姿势打开抑郁症》系列下一期:抑郁症如何影响食欲,暴饮暴食引发了抑郁症,还是抑郁症引发了暴饮暴食? 参考文献 Kubzansky, L.D., Mendes, W.B., Appleton, A.A., Block, J., Adler, G.K., 2012. A heartfelt response: Oxytocin effects on response to social stress in men and women. Biological Psychology 90, 1-9. Leng, G., Ludwig, M., 2016. Intranasal oxytocin: myths and delusions. Biological psychiatry 79, 243-250. McQuaid, R.J., McInnis, O.A., Abizaid, A., Anisman, H., 2014. Making room for oxytocin in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45, 305-322. O’Leary, O.F., Dinan, T.G., Cryan, J.F., 2015. Faster, better, stronger: towards new antidepressa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753, 32-50. Scantamburlo, G., Ansseau, M., Geenen, V., Legros, J.-J., 2011. Intranasal oxytocin as an adjunct to escitalopram in major depression. The Journal of neuro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3, E5-E5. adjunct to escitalopram in major depression. The Journal of neuro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3, E5-E5. Zik, J.B., Roberts, D.L., 2015. The many faces of oxytocin: implications for psychiatry. Psychiatry research 226, 31-37. [1] 也被称为「社交荷尔蒙」「拥抱荷尔蒙」等等。在媒体和文献中称「love hormone」或「social hormone」较多,是因其在爱情和社交中的重要作用而得名。此外,也有人称其为「bonding hormone」或「cuddle hormone」,故又译为「拥抱荷尔蒙」。 [2] 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参考本专题第一期。 (文 / 代丹@Daisy 编辑 / 赵思家 @赵思家)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