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上海大观园和北京大观园哪个更接近原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7-1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这两座依书所建大观园,才真是叫刘姥姥逛花了眼

    [​IMG] 风雨城主,浪子

    上海的比北京的,建筑上更精细,但如果说哪个更像书中的大观园,则还是北京的多一些。但是,唉,我就喜欢说但是……两个大观园的布局,都是不符合书中描述的。好吧,建筑规模且不说,毕竟有其它因素制约,但布局总是要说的。

    一、布局的差异

    先上图:

    [​IMG]

    这是根据《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黄云皓著)的插图。我们可以对照第十七回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很清楚地看到,从大门进园子,直面翠嶂;穿过曲径通幽处,便是沁芳亭;然后过翠烟桥到潇湘馆;再经蜂腰桥到稻香村;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受阻蓼汀花淑;然后,万恶的贾珍带他们爬山上盘道,过九折朱栏板桥到蘅芜苑;再南行到正殿大观楼;接着走沁芳闸桥,经过山下得幽尼佛寺、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最后到了怡红院;再转过平坦宽阔大路,又到了大门。遵循此图,一路看来,分毫无讹。

    按照书中所说,自东府会芳园北拐角(东北)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此图也完美体现了水系的布局。

    好吧,我们看看北京和上海两个大观园。

    先看北京大观园。

    [​IMG]

    首先,水系上是完全不对的。东北没有来水,东南没有出口;书中也没有提到大观园有湖,而只是一个水塘;书中的沁芳溪水是可以把落花带走的活水,北观里就是一潭死水罢了。其次,布局上,倒也能顺次走完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大观楼、栊翠庵和怡红院,但中间的细节就说不上了。第三,大家可以注意到,这幅图的游览大观园的走法,是逆时针的方向,贾政这老迂腐大概会得强迫症;而且,把女孩儿住所都放在了东边,这些都与习俗有悖。第四,潇湘馆的位置太正,作为省亲别墅,有点违制。

    还有其它小细节,细细碎碎不说了。

    当然,我得承认,建园的时候,由于红学研究的水准所限,这幅布局图也算是可以满意的了,且限于建筑用地面积所限,这恐怕已经是符合原著与成本考量的最优方案了。

    再看上海大观园。

    [​IMG]

    上海大观园的布局,比北京还不如,最基本的第十七回的那条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大观楼、栊翠庵和怡红院路线都走不出来。至于细节嘛,凹晶溪馆居然不在水边、体仁沐德殿居然和正殿不在前后进、秋爽斋居然在正殿前面当前殿、梨香院居然在大观园内……种种纰漏,一抓一把。

    不过,有一点理由还是值得去的。俺觉得,大观园毕竟是金陵的大观园,自然是江南的大观园。江南风味上来说,上海大观园比北京大观园是做得好多了。这除了传统工艺,还有自然气候因素。

    布局大概就说这些吧。

    关于单体建筑,北观整个建筑面积的不足,造成所有院内建筑的缩水。除了当时北京市政府的土地支持外,恐怕还有建筑成本的考量。所以这个问题是没办法的了。

    我倒是想,不知道哪天有谁谁,能够完全仿照书中大观园的规模和建筑描述,完完整整的建起一座大观园,俺们进去痛痛快快过过瘾。当然这个是奢望了,现阶段不会有人干这事,政府也不会。所以,俺们只好看看一下图图过过干瘾吧。

    [​IMG]

    大观楼,包括大观楼、顾恩思义殿、嘉荫堂、含芳阁、缀锦阁。

    [​IMG]

    怡红院。我们很清楚看到主房前面的三间抱厦、后面的白石板桥、月洞门、蔷薇架、月洞门外碧桃花以及院子的周垂绿柳。

    [​IMG]

    潇湘馆。其实大爱潇湘馆。这是从后面的视角看潇湘馆。大门在最上面的前左侧。进门的绿竹、一明两暗的主房,主房后面的游廊连接的两间退步。溪水自右下方的墙角入院,经主房左侧到前院,再经大门侧流出,穿过翠嶂汇入溪主流。

    [​IMG]

    蘅芜苑也是我很喜欢的园子。图左边的折带朱栏板桥,门前的濒溪的云步石梯,连着卷棚的五间清厦主房,实在是个清静的地方。

    [​IMG]

    三姑娘豪气的秋爽斋。

    秋爽斋紧邻晓翠堂,门前东首蜂腰桥,西首荇叶渚,隔溪相望紫菱洲。

    [​IMG]

    紫菱洲上缀锦楼与大观楼边的缀锦阁不是一个地方。这里是迎春居所。

    [​IMG]

    好吧,李纨的稻香村。图上已有标注。不赘。

    [​IMG]

    四丫头的暖香坞。大门朝南,过街门楼上分别是“穿云”和“度月”。除了少了几间抱厦,感觉这院子比怡红院还大气。

    [​IMG]

    妙玉姑娘的栊翠庵。耀眼的就是那些红彤彤了。不过,画面看起来像枫叶,其实应该是红梅。话说,北观的栊翠庵山门内,已经遍植红梅了,惜乎俺去的时候,不是时节。


    我此前用的是黄云皓先生研究的大观园平面图,老实说,我没有确切证据说这图一定正确,而只敢说,经过书中各种场景对这幅图的考验,这幅,是最没有破绽且最合理的图了。

    好吧,下面的图,不少是来自《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因为是公开出版物,请黄先生原宥则个,俺这也是太喜欢这些图了不是?先看一副大观园意象全图:

    [​IMG]

    这幅图其实就是本答首图的立面意象图,原图 74M

    有兴趣自己去取。

    正如评论区某位指正的,建筑之间实在太逼仄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看看贾府的全图:

    [​IMG]

    平面图更清楚:

    [​IMG]

    足以见得,其实大观园……实在不是很大。长宽大概都在 200-300 米之间,贾珍说的三里半大概是周长吧,绝不是 3.5 平方里。所以,园内那么多建筑,建得很挤是必然的事儿了。

    因此,对此欲求不满,试图把大观园想象成仙境的,也大有人在,有些大观园图图,也画的很好。虽然很不合书中所描述,但却很让人喜欢。比如:

    [​IMG]

    其意境便很有琼台仙境之美。平面图的感觉就差一些:

    [​IMG]

    这下面这幅呢,就很有点圆明园的味道了:

    [​IMG]

    当然,这些都是因为绘画的艺术体现,与实景照片,是有很大差别的,手绘图,总是要美一些。比如北京大观园,其手绘版,也相当可爱:

    [​IMG]

    二、建筑外形

    (依然盗图啊,鸣谢兼侵删啊……)

    关于建筑外形,北京大观园里好些是很到位的。好吧,继续让图说话:

    [​IMG]

    [​IMG]

    大门几乎是一样的……

    [​IMG]

    曲径通幽处,也是符合原味的。

    [​IMG]

    [​IMG]

    滴翠亭就简直按图仿制的。当然,也可能顺序是倒过来的。

    [​IMG]

    [​IMG]

    这个路阻贾政的萝岗石洞大假山,实体的个头实在太小了点。元妃的船是一定通不过的。

    [​IMG]

    [​IMG]

    [​IMG]

    [​IMG]

    凹凸两处,也是形制绝类。

    [​IMG]

    嘉荫堂就嫌简陋了一些。

    [​IMG]

    [​IMG]

    至于沁芳亭桥,实体建筑敷衍的痕迹明显,其美观度,就差得太远了。

    下面是大观楼、顾恩思义殿和玉石牌坊。

    [​IMG]

    [​IMG]

    [​IMG]

    实体建筑中,大观楼是摆在最后一排的。好吧,给个对照:

    [​IMG]

    再说说暖香坞。

    先上意象图:

    [​IMG]

    看看暖香坞向南正门实景:

    [​IMG]

    过街门楼是这样的:

    [​IMG]

    有点失望吧。不过反正也不是主要建筑,就这样吧。

    [​IMG]

    实景的紫菱洲缀锦楼:

    [​IMG]

    约略还看得过。

    然后是稻香村。青山斜阻是没有了的。这个莫名其妙的亭子我也搞不懂。

    [​IMG]

    [​IMG]

    [​IMG]

    招摇的酒旗倒是在。

    [​IMG]

    可是,稻香村居然不是茅屋了……

    然后是栊翠庵。

    [​IMG]

    [​IMG]

    栊翠庵的山门。

    [​IMG]

    山门内的红梅倒也都在。宝玉想来不会寂寞。

    [​IMG]

    [​IMG]

    此图左侧便是芦雪庵。没有芦苇,辜负这个名字啊。而且,湖中的喷泉……我最讨厌喷泉了。因为古典园林肯定没这东东嘛。图中间那座建筑便是藕香榭。可是,藕香榭应该是下图这个样儿的……

    [​IMG]

    三、外景内饰

    好,该开始唠叨秋爽斋、蘅芜苑、潇湘馆和怡红院了。

    先说秋爽斋了。

    [​IMG]

    实景的秋爽斋,是一个挺乱的格局。而且好像还被公园办公征用了一部分。

    [​IMG]

    [​IMG]

    看看秋爽斋室内布置:

    [​IMG]

    [​IMG]

    [​IMG]

    大布局是相似的。只是,三姑娘有无数的书籍典册,实景里尽付阙如。

    接着说蘅芜苑。

    [​IMG]

    在北观里找蘅芜苑,是一种邂逅,一不小心不期而遇了。

    [​IMG]

    院子里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确实很宏大,几乎把前院塞满,好吧,抄一下书啊:“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簷绕柱,縈砌盘堦”,确实就是这个味儿。太拥堵了,看了心塞,难怪连贾政都不喜欢。

    [​IMG]

    谁如果告诉我说蘅芜苑清雅,我跟谁急。

    当然,换个角度和季节,好吧,我承认蘅芜苑是这个味道。

    [​IMG]

    那个折带朱栏板桥,倒也是有的,只是所处方位自然是不对的了。蘅芜苑呆错地方了,桥又岂能独善?所以,原先这桥应该跨越沁芳溪,现在就生生挖个池塘,让这个桥做个无用功,好歹算是跨越一下。另外,似乎,这桥显得太富贵了一些,太重而没有轻灵样儿了。

    [​IMG]

    好吧,看看蘅芜苑的室内。

    [​IMG]

    按照贾母参观蘅芜苑的评价,蘅芜苑就这几样家什儿,显得清静得不像女孩儿的感觉。实景如此:

    [​IMG]

    [​IMG]

    这些布幔、家具都是多出来的,就算薛姨妈来,也没把这些带来的道理。

    潇湘馆。所谓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潇湘馆之盛,当然在那片竹林了。所以,一开始就让人很期待。

    [​IMG]

    先看大门:

    [​IMG]

    大门这种大红大绿的俗配,在这里觉得,唯此为宜啊。

    [​IMG]

    步入潇湘馆前院的竹林小径。

    [​IMG]

    正屋匾额:”有凤来仪”。

    [​IMG]

    潇湘馆后院的游廊及两间退步。这些都做得很到位。院子里唯一不足的是水。沟壑都留了,没水。连死水都没有。书中沁芳溪支流穿流通达潇湘馆全馆,可是潺潺流水夹杂竹叶轻响的。

    [​IMG]

    后院的小清静,很让人喜欢。

    好吧,回到室内。

    [​IMG]

    潇湘馆一明两暗,大概布置如图,呵呵,大爱暖阁。

    东边屋子里是琴台和书案。

    [​IMG]

    西边屋子里是床具与暖阁。

    [​IMG]

    可惜,实景中,西屋的暖阁没有了,床挪到东屋去了,各种移动,显得颇为凌乱。

    [​IMG]

    [​IMG]

    好了,该到宝二爷的怡红院了。

    [​IMG]

    怡红院就是一个四合院。很标准的四合院。北观的怡红院,大致也是一个四合院。

    [​IMG]

    透过大门,正对院中太湖石。

    好吧,换个角度看太湖石。院子怡红快绿的芭蕉和海棠,都是按书中位置种植的。是否仍在?

    [​IMG]

    同潇湘馆一样的问题是,因为水系的原因,白石板桥是没有了。但是,院后的月洞门还在,虽然不是开在竹篱花障上。蔷薇架和碧桃花……反正我也认不清了,就算都有吧:

    [​IMG]

    关于怡红院主屋,先说抱厦。抱厦这玩意儿呢,是曹雪芹非常喜欢的建筑,书中多次提及。啥叫抱厦呢,就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我们在怡红院意象图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小五间抱厦”,这个标注是错的。五间是主屋,抱厦只有三间。

    实景中,主屋前面也确实有多出那么一片拱起的屋檐,外表看,极似抱厦。但,我们先看看:

    [​IMG]

    抱厦既然是接建出来的,用的梁柱,自然是与主屋分开的。图中清楚看到,两者之间,是有走廊隔开的。

    [​IMG]

    但我们从这图看,其实实景中的怡红院只是屋顶做成抱厦的样儿,下面的屋子,其实是连成一气的整个儿,这个抱厦,只是一个假抱厦。

    怡红院内装饰如何呢?

    好吧,让我继续抄一回书吧:“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 卍畐卍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隔一隔,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隔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

    [​IMG]

    室内镜壁。刘姥姥撞了个头晕的地儿。实景中镜壁好像被一扇穿衣镜替代了。

    [​IMG]

    房门入口处油画。刘姥姥使劲打招呼的姑娘。好吧,看实景,是一个屏风。书中这女孩儿应该是挂在墙上的一副画吧。反正这图中的女孩儿年龄偏大,不是宝玉的菜。

    [​IMG]

    [​IMG]

    群芳开夜宴餐具陈设。

    好吧,看看实景。

    [​IMG]

    [​IMG]

    满墙壁的瓶子。好吧,这个对了。

    [​IMG]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最西端宝玉卧房。五开间是没错的。加上前面凑合算抱厦的三个小间,怡红院主房的规模,还是没有问题的。

    四、其它意象图

    以下这些意象图,有些不是大观园的,送给喜欢的诸位朋友。

    [​IMG]

    太虚幻境。

    [​IMG]

    贾氏宗祠。

    [​IMG]

    荣国府贾母院。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贾母上房室内布局

    [​IMG]

    贾母上房明间陈设

    [​IMG]

    (本帖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