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感同身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7-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追寻感同身受,那可能只是你用力过度

    [​IMG] 蔡中元,心理教育工作者 公众号:counselingczy

    我们无法以客观明确的方式知道另外一个人的情感、想法和经验,很遗憾我们无法做到哪怕一点点的全然客观的感同身受,哪怕有人宣称能做得到,也并无可以被证实它有效的方法。

    一、追寻感同身受的做法可能使我们用力过度

    当我们在追寻对别人感同身受的时候,这样的念头可能使我们用力过度,沉浸在自己脑中不停地搜寻道听途说的可能有效的感同身受的方法,而完全错失了对方所表现出来情绪焦点。你可能脑中不停地冒出“噢,我要尝试理解对方的感受。”“我也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你有没有发现,你更关心自己的表现多过于关心对方,努力感同身受的做法,反而让你远离对对方的感同身受。

    二、我们要警惕一种自以为是的感同身受

    我们力图理解对方的感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常常会使用这个方法(这题目下的答主也有人用了这个方法)——试图让自己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他,我会有何感受?”

    “当我的亲人也离世了,我会有何感受?”

    “当我在雨中行走,我会有何感受?”

    “当我考试考砸了,我会有何感受?”

    “当我男 / 女朋友与我分手了,我会有何感受?”

    诚然这会增进一些我们对情绪觉察的敏感性,可你却冒着极大的主观性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投射:你感受到是你的情绪,而非对方的情绪。

    因为没有两个的经历是完全相同的,而经历不同情绪反应也可能各不相同。以亲人离世为例,大多数人亲人离去可能会感到痛苦,但也许有人因为与离世的亲人关系疏远而没有难过的情绪体验,反而是因为自己不会为亲人离去而难过这件事感到自责,愧疚。甚至有人感受到的情绪更为复杂,也许他曾经有过被离世的亲人虐待或不公正对待的经历,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对离世的亲人感到悲伤,更多的表现出明显的痛快感,甚至还会对自己的“邪恶”念头感到一丝丝的不安,这样的情绪可就复杂得多了。

    所以当我们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有何感受?”也许我们凑巧和对方的感受相似,但不同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你达到与对方感同身受的原因是你运气好而非方法正确了。

    三、感同身受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我们探究一下感同身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仅仅为了感同身受而感同身受吗?可能更多人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为了理解对方,甚至帮助对方走出情绪困扰,得到成长。假设我们真的全然地对别人感同身受,那么也就是他痛苦不堪我们也感到痛苦不堪,他感到冲突混乱我们也冲突混乱,试想让一个溺水的人去救另外一个溺水的人,我想这不是一个好办法,有违感同身受的初衷。

    四、感同身受是为了理解对方,更是为了让对方接受到我们的理解

    心理咨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共情,我想这是心理学最接近“感同身受”的概念。而要做到共情,我们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当他表达情绪感受的时候,帮助对方确认他的情绪、感受,甚至洞察他力图回避的潜藏更深的内心的冲突。而这面镜子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看到,所见即所得,这是我主观认为我们能够做到的有限度而非全然的感同身受。

    而这面镜子就是你与他之间的关系,它的重要性我想以卡尔罗杰斯的一句话来作为结束——“如果简要地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那就是——在生涯的早期,我在问:我该怎么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如今,我会这样表述这个问题: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从而有助于这个人的个人成长。”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