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骁,苦哈哈的投行民工 简要回答: 不是,市盈率是一个有较大缺陷的指标,不能拿来如此武断判断。 举个例子,以下说的常见的静态市盈率的例子,预期市盈率有需要再讲。 某重化工行业有两个上市公司 A 和 B。最近几年日子都比较难过。A 公司虽然比较难过,但是凭借资源禀赋,还是可以保持微利,去年净利润 1000 万,市值 100 亿,市盈率 1000 倍。(当然回报率是很低啊) B 公司没有资源禀赋,前年和更前一年都是大幅亏损,在去年,企业调整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且政府收购了企业的老厂房所在地开发房地产补偿了 2 个亿,去年 B 公司净利润为 2 亿元,市值 60 亿,市盈率 30 倍。 难道 B 公司比 A 公司好? 最后说一下原理。 市盈率原理参见我对估值相关问题的回答。 市盈率用来比较企业,首先要保证总市值和净利润在一个口径上,然后再分析净利润的增长率差异,风险的差异。 总市值的差异要考虑限售股权的情况,期权和认股权证行权的情况等。 净利润要保证可比公司使用的会计政策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调整一致,非经常性的损益要剔除。 保证以上在一个口径下计算出来的市盈率才能拿来比较。 市盈率之间有差异然后就看盈利的增长率和风险水平的差异。 只有统一了口径的市盈率,并且增长率和风险因素也解释不了为何低,这样才能说市盈率低的那个低估了。 另外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拿市盈率来比较 A 和 B 谁更好,那更是鸡同鸭讲,不能拿来比较。 leon,data analyst P/E 只是一种估值方式,重点不在倍率本身,而在和同业的 P/E 比较、和公司历史上的 P/E 比较,行业景气度。在内地股市,行业龙头的估值相对低廉,反映市场投机倾向明显,小盘股的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少,波动大,久而久之估值也较高。 市盈率长期处于低位暗示着较大的 discount,恰恰说明存在不少负面因素。 我举几个例子: 银行:低 P/E+ 低 P/B 反映投资人对地产泡沫,透明度(港股投资人担忧中央政府不按套路出牌),SOE 性质(没有约束机制,完全可以忽视中小投资人利益),不成熟的金融系统,企业治理,过速扩张导致资产质量下滑,互联网金融等的诸多担心。 资源:资源价格的超级下降周期仍未结束,环保议题削弱需求预期。 地产:分歧加大,退化成低成长性行业,商业地产应使用 NAV 估值。 家电:普及期结束,更换周期变长,即便挖掘新功能仍伴随单价下降,投资人的兴趣下降。 高速公路:非常稳定,应使用 DCF 法估值。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