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投行常说的做 Model,其实就是个 Excel? 何明科,不写程序的数据工程师不是好产品经理 投行或者投资界的财务模型(Financial Model)听起来是不是高大上白富美,然而细究其本质及原理,只有三个字:“Low 爆了”。数学原理不超过四则运算,顶多加上开方和乘法。而且制作工具也非常简单,基本都是 Excel。这个领域的 Financial Model 的复杂性不是体现在理论,而是体现在: 商业逻辑清晰:找出核心的假设 灵活性强:根据客户或老板需求快速调整,有时候真的是先有结论后有推论 胆子大:针对众多不可测的变量敢于进行有量级精度的假设或者瞎猜,物理界有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商业界有鲁智深测不怕原理 看官不信,看我用实战案例来详细分解(郑重声明,以下的所有截图都是真实投资及交易案例中的 Financial Model)。 基本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的财务模型都是拿 Excel 做出来的。包括但不限于: 偏会计或财务方面:财务三张报表的历史及预测 偏项目投资或项目管理方面:NPV / IRR 等模型 偏股权及债券投资方面:市场规模预测、投资价值预测(DCF 及 Comparable 等等)等等、针对各种股权的回报预测 偏交易方面:针对各类金融产品(FX、衍生品等等)的模型估算和执行策略等等。 即使最初不是拿 Excel 做出来的,到交流层面也是拿 Excel 在各个决策者之间分享和沟通。这一方面说明 Excel 的强大,以及在金融和财务相关的 Professional Service 行业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行业对新技术运用的滞后。 为了说明这些模型,举一些真实的案例对上述的方面挨个说明。下图是一个真实投资案例的财务模型,其中的重要部分已经在图中列出。 其中最重要的有基础的三张财务报表(历史 + 带各种假设的未来预测),其中一个小技巧是自动配平和检查三张表之间关系的模块。做过三张表的财务及金融人士,一定理解这一步的酸楚。 为了完成对公司业绩的预测,还要对公司所处的市场规模以及公司未来的表现进行预测。下图的概述页面就是完成这个工作。 在回报倍数(X_Cal 那一页)的计算中,用到各类 DCF 或者 PE Comparable 等常用的模型。下图是另外两个实战的模型,利用 WACC 和 DCF 等等去估值一个公司的价值。 敏感性分析,针对投资人最关心的两大指标(回报倍数和 IRR),基于各种最重要的场景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投资方式(股权?债券?混合?)、资产注入的不同形态、未来的 PE 以及未来的 EPS 等等。 在个别复杂的情况,还需要针对 Equity 或者 Loan 的不同 Class 或者 Tranche 进行拆分然后具体的分析。 交易员有时候也会拿 Excel 来做各种金融产品的价格估算和交易执行策略的安排,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后台对接着庞大的 Bloomberg 各类接口以及各大牛逼码农开发的各类超级接口和复杂的后台逻辑。下图提供的是一个针对某外汇的交易策略安排及价格估算。 ……更多文章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更多回答何明科的主页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