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关于微信小程序(应用号),这是三节课的全部看法和建议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9-2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微信开始内测的「小程序」,可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步

    相关链接:微信应用号「小程序」开启内测:无需安装卸载

    [​IMG] Luke 黄有璨 布棉

    9 月 21 日晚,微信宣布:微信“小程序”开始内测。

    自年初 1 月 11 日张小龙在北京微信公开课上发言起,历经大半年后,万众瞩目的“微信应用号”终于现身。相比“应用号”,“小程序”这个名字更加可爱。以名字看,感觉像是突出了“将你的程序接入微信”的意思。

    [​IMG]

    我们此前分析过微信的功能迭代节奏:一般微信重要的功能规划周期,大约会在在 9-12 个月的时间里,这样算起来,这次应用号从规划到上线,节奏也蛮符合。

    我们先看下面这张据传是张小龙发在朋友圈关于小程序的评论:

    [​IMG]

    关于这张图片,前半段我理解为小程序是微信内的云端应用,不是原生 app,对用户来说很轻(对开发者来说也会更轻)。

    后半句则应该理解为:用户用完就退出程序,离开别人的服务,但继续在自己的微信里玩朋友圈,看文章。

    昨晚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很多朋友跑来问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我就借这篇文章一并回答了。先说几个结论:

    1. 不是所有的服务都适合接入小程序,但大部分创业者的服务都适合接入其中。后面我们会重点分析。
    2. 小程序是基于 H5 开发的程序,但用了类似于 JS-SDK 的框架(百度以前是 clouda 框架),提供了更多的接口和组件,让程序更加流畅,体验接近原生 app(Native app)。
    3. 能够云端发布程序(当然也需要微信审核),同时也能缓存数据,实现了借助微信这个最大的 Native app 来让 H5 app 更强大的目的。
    4. 目前没有受到邀请也不要怕,按照微信操盘节奏,一定是灰度推进的。这个灰度包括对用户的逐步释放,也包括多开发者的分层授权和管理等,但不代表先发就一定有优势,后面竞争的还是产品本身,而不是时间的早晚。
    5. 大家都期望通过基于微信可以获得营销、获客和传播能力,那微信小程序释放的能量是否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呢?我觉得比较悬,在产品营销和微信的克制之间,主动权还是在微信手上。
    6. H5 和 JS 人才将会很抢手,大家可以储备一些了。

    微信发展到小程序这个阶段应该说是有其背后的野心的。只是微信的野心一直都装在产品的盒子里,保护得很好。

    聊到野心,我们要先看看微信的发展历程。

    从 IM 到浏览器到 OS 的改变

    我曾经将微信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IM 阶段、浏览器阶段和 OS 阶段。IM 阶段的大招是语音通信和摇一摇,浏览器阶段的大招是订阅号,OS 阶段的大招可能就是小程序。

    应该说,借助语音通信、摇一摇和朋友圈,微信迅速地建立了自己的 IM 优势,加上腾讯本身具有的关系链这个核心资产,微信快速获得过亿的用户。

    而浏览器其实是 OS 的一种(参阅 Google 的 Chrome OS),主要的能力是解析 Html(当然包括 H5),在这个基础上,订阅号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强的引领者。

    OS 的核心是搭建一个平台,在上面跑服务(调用本地的 server 和传送云端的 service),小程序这次就是借助微信这个超级 Native app,将本地应用的优势,通过微信赋能给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这是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的,这个好处后面会分享。

    [​IMG]

    此外,我认为,微信应用号会是连接人和服务的尝试,它将可能在后续完全替代掉“服务号”。

    从互联网整体的发展和腾讯公司的整体战略来看,过去的十年,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信息、商品和人的链接,未来的十年一定是链接人与服务。

    [​IMG]

    而服务更多的是垂直的、细分的、非标准的,腾讯自己做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虽然腾讯也投资了大量的服务公司,但毕竟还有很多新兴服务和潜在的服务无法概括进来,如果有一个产品能够让所有的服务都接入进来,在这个产品上能够将服务与人直接连接,那显然是价值巨大的。

    小程序则有可能会担负这个任务。一头是 7 亿用户,一头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微信平台,将海量用户与海量服务进行对接,完美!所以名字虽然是小程序,看起来很 Q,但野心绝对是大得很啊!

    以上简单说了一下小程序的背景,接下来,我们会详细地和大家分析几个事情:

    • 哪些服务和企业最适合接入应用号
    • 如果开发者接入应用号,产品的架构和逻辑是怎么样的?
    • 开发者注意: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也得拼爹
    • 未来的小程序还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期待

    我们依次来看。

    1.哪些服务和企业最适合接入应用号?

    应该说,不是所有的服务都适用小程序,但大部分的服务和几乎所有的初创业务都是可以接入小程序的。

    哪些服务是可以接入,哪些又是不可以接入的呢?我先看一个模型。按照重要 / 不重要,高频 / 低频,我们将互联网产品分别放入四个象限。

    [​IMG]

    然后,我们分别看这 4 个象限的拥抱策略,应该说,如果你的服务是很高频的,而且对于交互和界面体验的要求很高的话,还是要用原生(Native)来做。但如果你是低频 / 中频且重要的服务的话,你应该毫不犹豫地加入微信小程序的申请队伍。

    [​IMG]

    象限 1:大玩家、高频应用不应该接入和拥抱小程序。

    这个象限基本上都是大玩家,比如,3BA(360、百度、阿里巴巴)。

    • 阿里和百度显然不会接入。
    • 高频且重要的应用不会接入。因为用户经常打开,而且交互频次很高,对应用的体验要求很高,比如直播、游戏、视频等。
    • 对数据安全度比较高的不应该接入。虽然微信只是读取了接口,不会直接让服务者提交数据,但因为小程序一定会提供缓存功能,开发者的服务虽然基于 H5,但你是跑在微信这个原型框架内的。

    象限 2:应该毫不犹豫拥抱小程序。

    这个象限包含了大量的服务类产品。

    • 教育、医疗、家政、求职招聘、二手买卖、旅游、票务、金融理财、汽车后市场,当然理论上还有 12306!
    • 总之,但凡用户一年用个一两次之后就再也想不起来的,是不应该用一个原生引用的方式让用户下载,而应该是通过微信小程序来解决。
    • 初创型企业也应该通过小程序来试探 MVP 产品,因为微信拥有天然的传播能力和获客能力,而原生应用除了开发比较复杂外,推广成本极高,获客成本极高,这些都阻碍了 MVP 的产品探索。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程序能让中国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减少试错成本,提升成功概率。

    象限 3:应该慎重接入,利用微信的开放能力,引入用户到自有产品中。

    • MVP 后,尽快引导到自由产品,因为自有产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能留下用户,比如知乎、网易云音乐。
    • 内容型的产品,通过微信获得新用户,然后转移到自有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象限 4:视乎情况接入,主要看开发能力。

    基本上很多都是个人兴趣产品、工具产品,可以从 MVP 的角度来做,或者以兴趣的角度来做,不考虑太多的商业产出,只考虑情怀,但这些开发者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产品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的人是做 app 的,那就还是 app 吧,如果是 H5 的,那就微信小程序呗。

    2. 如果开发者接入应用号,产品的架构和逻辑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打算接入小程序了,你可以试着了解下这套玩法的基本架构和逻辑关系。用户会频繁和微信交互,微信也会频繁与 OS 交互,当然微信也通过 API 的方式来获取第三方的数据,并且通过服务组件、开发工具和交互框架来定义小程序的交互样式、展现方式和扩展功能。

    [​IMG]

    有两个方向,小程序会极大降低开发的难度。

    • 组件与前端控件:根据目前透露的情况来看,微信小程序提供了基础组件、前段原生控件和 API,目的是让一个云端的 H5 产品具有原生应用的组件和扩展能力。这些组件,之前是由第三方来提供的框架,这次小程序,把更多的权限也开放出来了,来帮助开发者快速接入小程序,尽量标准化和结构化去处理数据。
    • 交互框架:早在上半年,微信就已经开始公布了一套 UI 和交互框架,用来统一 UI 规范和交互示例。这些 UI 规范和交互示例早早就准备好,我们有理由相信,你就是一个初级程序员,没有 UI、没有前端,只会写后台 PHP,也可以通过接入 API 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小程序。详情可以戳文末的阅读原文。

    [​IMG]

    3.开发者注意: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也得拼爹

    事实上,让大家激动不已的绝对不是上面的小程序的框架、逻辑、组件这些事,因为这样的事情国外的 Facebook、国内的百度都有做过。大家最期待的,是微信的关系链,而关系链本身,则是微信的命根子,这次的小程序,关系链会开放吗?我觉得是呵呵。拼爹吧。

    首先,关系链并非不可以开放,是有条件的开放。

    [​IMG]

    上图可以看到,这基本上算是三个开放的逻辑了。

    • 只开放公开信息:昵称、头像,其实也就是登陆 ID,所有的开发者都可以接入,比如航旅纵横。
    • 有条件开放:开放共同使用的好友。比如大众点评。所以基于大众点评,你可以看到有好友去哪。比如美团外卖,可以看到好友头条,比如 58 同城旗下的转转,能看到好友在卖,但很抱歉,这个关系链的开放,目前只有腾讯投资的公司,才能享受如此特权。

    [​IMG]

    • 更大程度的开放:除了登陆和好友关系,还开放了朋友圈权限,能把一些操作直接输送到朋友圈做动作,这个很抱歉,只有腾讯自由的产品才有,比如,QQ 音乐、腾讯视频等。

    大概的逻辑是:

    • 亲儿子,能得到全部关系;
    • 干儿子,能得到重合的关系,你用,我也用,相互能看到,我用你不用,我不能跟你发生联系。
    • 外人,只能刷个脸,其他的免谈。

    所以,大家先别激动的太早,小程序目前的开放程度还是很低的,离 Facebook 的全能力开放还是有差距的。

    4.总结,未来的小程序还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期待

    小程序是微信的一小步,但可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步。而微信的这套玩法,特别适合于中国市场,我们也希望这套玩法能推向全球,成为标杆产品。

    通过阶段性的释放微信的能力,将大量的开发者和服务圈入微信生态系统,让用户真正的离不开微信,完成微信建立一座在线城市的愿望。

    在目前看到的第一阶段,我认为微信还是会先让小程序的流程走通、邀请一些开发者来做高配和的产品打磨,毕竟现在的小程序还是 MVP 产品。中期来看,小程序将能够让微信实现从内容到服务的生态闭环,既能增加微信周边功能的能力(如支付、地图、广告),也能巩固微信的唯一的移动入口地位。

    最后的最后,如果小程序的入口是这么深的话:

    [​IMG]

    大家还是先观察一下效果,再来决定是否要拥抱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ID: sanjieke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