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35 岁以上的互联网 / 科技行业从业者面临裁员时,应如何规划职业发展?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7-06-2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35 岁被裁员,恨自己十年前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IMG] 小红拖拉机,找饭 Job_Fun

    职业规划就是职业规划,哪有这么多的限制和特殊性?

    35 岁和 25 岁的职业规划,除了选择机会更少,没什么区别。
    面临裁员和在职时找工作,除了要抓紧时间,也没什么区别。​

    越过 35 岁的山丘,虽然还未白头,却因不安而频频回首。

    那么,当中年危机遇上职业危机,如何才能顺利度过?

    1、职业危机的影响

    35 岁左右失业,算是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职业危机 (Career Crisis)。它会对个体造成创伤并形成长期的影响(Hopson &Adams, 1977)。

    虽然失业无论发生在人生中的哪个阶段,都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对于中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影响尤为严重。

    首先,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要看病,小孩要上补习班,日常开销少不了,哪个钱能省?一家几口人都要你来养活(老婆的钱还要自己买化妆品和打美容针呢!),且不说失业,连病都生不起。但凡来场大病,都能压垮半个肩膀。

    再者,前有意气风发的领导,后有蓬勃的后浪汹涌而至,处在否定自我价值的时期,内心脆弱得像渣渣。要是再来个打击,就真的要怀疑人生了。

    而且,夫妻生活可能刚刚到七年之痒,或是进入了不痛不痒的阶段。这外忧内患的状态,稍微有个外部因素干扰下,原本准备挠挠痒的感情会瞬间土崩瓦解。

    就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的某个员工因为失业,家庭关系也亮了红灯。可见,职业危机不仅对个体身心健康影响巨大,还会对家庭和睦造成重大的挑战。

    [​IMG]

    2、出现失业危机后的四个阶段

    若是没有切身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理解失业所带来的痛苦。很多正经历着或是曾经体会过失业的人纷纷劝告:「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让自己再如此被动了!」

    大家在面对失业的心态上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多多少少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① 反应期

    面对失业,人们最初的反应有三种:

    1) 震惊、难以置信。“没想到它竟然真的发生了!”
    2)对公司的愤怒。因为管理层眼睁睁地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3) 解脱。之前流传的流言终于成了事实,此前风声鹤唳的紧张情绪也终于消除了。​

    ② 过渡期

    面临重新寻找工作机会的阶段。因为裁员来的猝不及防,所以为了马上能找到工作,会动用所有技能、所有关系,师长同学亲戚好友齐上阵,能用上的全用上。

    这段寻找新工作的窘境过去就过去了,如果过不去,就要进入下一阶段了。

    ③ 抱怨期

    如果没能马上找到新工作,个体可能就会进入到一个忧郁、怀疑、生气、抱怨的状态:对职业生涯犹豫不决,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

    这会对个体带来较大的压力。求职者开始自我否定,变得更加易怒。

    ④ 放弃期

    找工作的过程处处碰壁,屡屡受挫,这让人们开始觉得或许“自己再也找不到真爱(一份好工作了)”。

    于是,他们开始逐渐放弃了寻求适合岗位的努力与机会,不管自己是否满意,只要能有公司要就先凑合上。

    在值乎上,有几位来自教育、市场公关等行业的小伙伴,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并咨询我。

    此前失业后,没找到合适工作。因为脱离职场时间太久了,感觉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鼓起劲来寻找新的工作。​

    其实,在职场上我们都很渺小。如果没有一个人带给我们幸运、给我们机会,可能我们很久都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在以上的四个阶段中,实际上第二个阶段过渡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求职屡屡遇挫,很有可能会一蹶不振失意下去。

    所以,我们应该集中全部精力和资源在第二个阶段,迅速找到一份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

    那么,如何确定怎样的职业生涯才是更适合自己?或者说我们的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呢?

    [​IMG]

    3、35 岁被裁员,应该如何规划职业?

    该怎么规划,就怎么规划!

    一开始我们就说:无论 25 岁、35 岁,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太大的差异。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再看自己的特长、优势,然后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寻找最优答案,形成具体的量化的目标。具体该如何执行呢?

    ① 充分了解自我。

    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周围各种因素所干扰,看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感到迷茫时,不妨通过完成一个测评,了解自己兴趣和价值观,对自身的职业喜好、向往的生活方式有个充分的了解。

    ② 广泛收集信息。

    找工作时,千万不能偷懒。我们应该广泛地收集可选择的行业、公司、职位等外部信息,便于我们做出适合的决策。

    基于前面这两项,我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

    (关于如何选择工作的问题,详见我另一个有趣的回答「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 - 知乎」)

    ③ 积极调整心态。

    无论行动计划多么完美,找工作还是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就像你虽然比较帅,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遇到合适的姑娘。漂亮姑娘好找,不漂亮的姑娘也好找,但要加上「合适」二字,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即便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也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失业这件事。

    当然,对于失业者而言,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消极挫败式的思维和心态。一闲下来就容易想太多,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由于受到周遭环境与外界压力的影响,往往会让处于职业危机的人们主动开启自责模式。

    我被人炒了,我是个失败者,我一无是处。 好的工作都是别人的,我是找不到工作了。 肯定是我表现不好,所以才会被裁员,面试问到离职缘由该怎么答?​

    其实被裁员一点也不可怕,如果全员都被裁了,那跟你有毛线关系?公司管理不慎多半是高管的事情啊!所以,你去找工作面试时,一定不要气馁,要充满信心。

    如果你们公司有市场影响力,那么竞争对手 HR 肯定会来扫人力资源的,说不定打个网约车,跟司机一聊发现对方是竞争对手的 HR,聊得开心还没等下车,司机就把劳动合同拿出来签了。

    如果是为数不多的人被裁掉,那也没什么大问题。在面试的时候,你可以说公司运营不景气,或者与自己职业发展预期不合等等原因。

    再说了,人生那么长,失个业算是什么大事吗?

    你们没看见我有个朋友,工作换了几次,每到一家,无论这家有多大,两年之内必倒闭。她现在在一家网约车公司(看着马上就要黄掉了...),弄到她现在都不敢换新工作,因为实在不想把另外一家大公司搞垮。​

    你说说人家这样的失业专业户都没说啥,你凭什么自责?所以,在职业规划和找工作之前,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最要紧的是恢复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个失业的机会,抓紧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是最好了。

    ④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作为员工,应该很清醒地意识到,35 岁再考虑职业规划的问题就晚了。你应该在上大学之前,就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相关专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直到毕业后还只是选择接受。

    但是,如果你现在已经 35 岁,才刚刚意识到,那也不晚。有句话说的好:「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现在做了职业规划并积极行动起来,也很有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何时,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有这样,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才能坦然面对和承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迈过这个坎儿。

    Reference:

    1. B. Hopson. (1977). Transi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personal change. Macmillan Education. 225-233
    2. D. Eden, A. Aviram. (1993). Self-efficacy training to speed reemployment: Helping people to help themselv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 352-360.
    3. Driver, M. (1998). Careers: A Review of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In: C. L. Cooper & I. Robertson (e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245-277.
    4. J. A., Schneer. (1993). Involuntary turnover and its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A theoretical model. Human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3: 29-47.
    5. J. C., Latack, A.J., Kinicki & G.E., Prussia. (1995).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oping with job los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 311-342.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