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cky,健身小白,歌唱达人! 阅读原文 想着去考研,便来到熟悉的考研教室,决心苦战一番, 突然一位同学将我拦住,只见他 老年手机配水壶,单词书上标记涂。 立志要考 985 ,押题资料不胜数,便宜给我一套 2500, 一开口,就是老考研人了。 我笑了笑,一个电话打给我的酒肉朋友, 想着在那广袤草原,自由天地 他一定可以帮助当地人民勤劳苦学、发展教育。 想到这里我充实而欣慰, 哎,有钱人的考研就是这么简单、朴实无华 且枯燥。 不扯段子,言归正传。 结合过来人的考研经验,我来谈谈考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无用功」。 首先我认为考研过程中只要认真学习过,其实都是不能称之为「无用功」的,因为即使是我下面将阐述的一些「学习方式」也有着些许效果。 所以考研中的「无用功」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某些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备考学习的「弯路」,是一种「学着学着就跑偏了」的倾向。 1、学习不能太攀比,要比就比谁早起 曾几何时,「内卷」一词风靡网络,在「万物皆可内卷化」的狂潮席卷之下,考研学习也带上了一丝内卷的意味。 我回想起当年在宿舍考研时的情景: A 君和我皆立志考研,每天我们都相互约好去学习,舍友亦研友,考上两开花,岂不美哉? 但是,某天我们的小默契被打乱了,A 君比我早起了半小时,当我睡醒后,我想着 A 君已经看了半小时书了,学习了半个小时,便惶惶不可终日。 第二天我估摸着 A 君的时间起了床,后来事情的发展便变得魔幻起来,起初 A 君不在意我的起床时间,但是后来则每天试图早起一点,而我也步步紧逼,就这样大概持续了一周。 最后的结果是,我放弃了早起,回归了正常的学习时间。 为什么?难道是我放弃了吗?非也,而是在我经历了几天「昏昏沈沈、无心学习」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备考学习不是攀比,学习时间和节奏必须自己把握。 很多时候,探讨学习效率似乎成为了一种「玄学」,我们都知道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提升。 我认为高效学习离不开两个方面: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充沛的学习精力,前者决定学习效率的下限,而后者决定学习效率的上限。 而充足的学习时间不是唯「早起」马首是瞻,而是结合自己的作息和精力情况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我在放弃「早起内卷」时,是因为我分析自身的情况,发现我从小就厌恶早起,而喜欢夜里「鼓捣一些」东西,中学时也是在完成课后作业后的「挑灯夜读」里阅读了一些世界名着。所以我放弃了早起,延长了夜晚的学习时间,形成了适应我的学习模式。 现在回想来看,一味追求早起对我来说就是所谓的「无用功」,它既无益于提升我的学习效率,也无益于我保持精力充沛。 2、你看我的表,又多又全,就像这笔记,又花又哨 小时候,我们做错事情时,父母教育我们时,往往首先会说什么? 他们必定会说「你的态度不端正!」 今天来看,父母唯态度纠正错误的观点可能是比较形式主义的。 注重我们认错的形式:检讨、罚站,而忽略认错的实质:错误的本质、来源等。 考研时,我们往往也会做很多形式主义的「无用功」 「事无巨细」的考研计划表便是一例。 我们都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过预亦废」。 不是不主张规划考研,而是不能「主次颠倒」,轻重不分,就好比「你不能学习说唱时老是练习诗朗诵」跑偏了学习的主题啊。。。 如何设立目标,我在之前的回答时说过,适当 step forward,一步提前即可,不需要每天将上几次厕所都计划的死死的,学习一天,计划半天。这样主次颠倒可能就做了「无用功」。 花里胡哨的学习笔记则又是一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错,但是请铭记:笔记是为思考服务的,而不是思考服务笔记。 我学习口译时,我们老师说「不管是横七竖八还是鬼画符,自己烂熟于胸的笔记才是好笔记」,笔记贵在熟悉而非美的不可方物。 很多同学,在记笔记时会力求美观,将笔记整得十分花哨,其实好的笔记是记录你学习思考的过程,记录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所以更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形式主义记笔记正是做「无用功」的体现。 3、听多了吧,几节课呀,听成这样? 今日之考研,是信息之战。 你说没有考研学习资源那我是不信的。 这里,我想说一下同学在备考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糖衣炮弹」。 很多考研课程其实干货满满,而且实用有效。 但是,也有很多考研课程「娱乐性大于学习性」,例如某些单词课,其实适当听取,结合单词学习方法,的确可以提升单词学习效率,但是,如果抱着只听课程的想法,就可能「听着课程,学着词,那考试就来了」,结果考试时就露馅儿了。 「别打,我是友军啊」很多「课程」如是说,但是「是敌是友」却很难分辨。 很多同学,乐呵呵地学着课程,高高兴兴地跟着老师,结果发现自己却做了很多「无用功」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思想上懈怠了。课程是好的,但是自己的学习消化其实更加重要,要秉持「一切课程,为我所用」的想法,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坐享其成。 将近两千字,分享了一些在考研备考时可能会犯的「无用功」倾向。 但是,所谓「无用功」还需要结合自身的考研学习情况, 比如第一例中我的舍友 A 君,虽然他痴迷起早,但是他后来也考上了自己的心仪院校。 但是,如果我效仿,我可能就悲剧了。 总结文中三点「无用功」,其实就是不能机械而不带思考地照搬某种方法或者学习模式,起早也好,计划也罢,如果觉得自己乐在其中,游刃有余,其实也不妨去践行。 一句话:当我们努力时,不是为了努力而努力,当我们使用某种方法时,也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以上。 同时欢迎 21 考研同学加入知乎官方考研圈(1036123389),同舟共济,全员上岸~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