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Yourself,关注自我和内心,觉察即自由。 阅读原文 「在乎别人的评价」有很多原因,其他答主也已经对低自尊、自卑、思维误区等等做出了很细致的描述,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另外一种可能性——高敏感特质。 拥有高敏感这种特质的人,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 总是“想太多”。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评价、一个眼神,你都会琢磨半天背后的意思; - 泪失禁体质,看综艺节目、小说、电影的感人片段超容易哭。对于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 - 注重细节,甚至有些挑剔,对自己过于苛刻; - 常常关注到其他人没有在意的“小事”,甚至对味觉、听觉、痛觉都非常敏感; 尽管高敏感的人常常被这些被放大的感受所困扰,但是高敏感并不是精神紊乱,是一种很正常的人格特质。Licht 等人的研究(2011)证明,高敏感性与某些基因变异和激素的基因多态性相关。因此,敏感度是高是低,与形容一个人「皮肤是黑是白」「腿是长是短」类似,都是天生而来的特质,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的“生存策略”。 世界上,大约有 15%-20%的人是高敏感的,而社会的文化结构和语言习惯是以大多数人(也就是非高敏感的人)的特质为标准建立的,高敏感的人身处其中会常常感到不适。比如,朋友随便开的一句玩笑,其他人都觉得很正常,高敏感的人却会“推理”出很多“玩笑背后的意思”。因此,高敏感的人很容易被误解,也会常常给别人留下“难相处”“不爱说话”的第一印象。 那么,高敏感人群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专门研究高敏感人群的心理学家 Aron 夫妇(1997)提出,「感觉加工的敏感性」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高敏感的核心要素。通过更细致的分析,他们将高敏感人群的特征分为了四类,简称为 DOES: 1)D: Depth of processing 对信息的深度加工 高敏感人的神经中枢能够更加精细和深入地加工来自外界的信息,并储存在大脑中。在需要的时候,这些信息会“自动”出现,并帮助他们分析和决策。通俗地讲,我们常常把这类自动出现的信息叫做「直觉」。因此,高敏感的人通常拥有更敏锐的直觉——但不一定每次都是准确的。 这个过程往往是大脑在自主加工,不是个体主动发生的思考。例如题主所困惑的,「别人说话的语气我都会琢磨半天」,这个琢磨的过程,正是你的大脑在“分析”和“记忆”。 2)O: Overestimation 刺激过度 由于感官更加敏锐,高敏感的人常常会感受到刺激过度的情形,例如,KTV 里吵闹的环境,气氛尴尬的会议室,或者黑暗里手机屏幕发出的光。这些常人或许从来没有在意过的情景,对高敏感的人来说往往是无法忽略的。当然,并不是每个高敏感的人都厌恶 KTV 的吵闹环境——只是在他们的大脑里,这种“吵闹”被放大了很多倍。 3)E: Emotional reactivity and empathy 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同情心 看电影时,周围人面无表情,但你却痛哭流涕?「泪失禁体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敏感的人常常会拥有更丰富和强烈的情绪反应——突然就哭的时候,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并不是“玻璃心”,“太脆弱”,也与性别无关。 并且,高敏感的人拥有很强的捕捉情绪的能力,无论这种情绪是体现在他人身上,还是艺术作品当中。甚至连小动物的情绪变化,他们也能轻松地察觉。「容易共情」「ta 很容易理解我」是他们常常给他人留下的印象。然而,当他们还不会控制自己共情的时候,也会带来很多困扰:「明明他已经三番五次出轨了,但每次道歉之后,我还是忍不住会原谅他」。 4)S: Sensing the subtle 对细微事物的感知 高敏感的人常常能够察觉到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信号”。因此,不仅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就连别人对别人的评论和关注,他们也能迅速捕捉到。比如在中学时期,班里总有那么几个人,对「xxx 和 xxx 谈恋爱了」「xxx 又偷偷哭了」这种“八卦”的事情无一不知。不过,即使周围的声音指向四面八方,人们也会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更加有兴趣”。因此,再加上「深度加工信息」的特点,高敏感人就会常常困扰于:「为什么我总是能听到并且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或者,「我总是关注于外界的信息,浪费了很多精力」。 高敏感的人怎样才能过得更自在? 1)精神上: 首先,高敏感并不等于“内向”,“害羞”,“不善于社交”,撕掉这些标签并认真享受高敏感带来的“福利”,是他们自我接纳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毕竟,这种「天赋异禀」不是人人都能体验到的。尝试多做一些让你感觉与众不同的事情,比如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慢慢地观察并走一遍家门口熟悉的路,或者用摄影、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身边有趣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察觉到很多生活中美好的瞬间,更加喜欢和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一个常常感恩、珍惜幸福的积极心态能够帮助高敏感的人从复杂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更好地关怀自己的内心世界。 2)身体上: 充分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对高敏感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大脑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处理日常信息。同时,温和的运动也有助于高敏感人群降低焦虑感,例如瑜伽,散步,骑行等。但是,一些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带来过度刺激,这对高敏感人群并不“友好”。如果你是高敏感人的“监督者”(比如上司,教师,父母),记得要避免把他们放置在过度紧张的环境中,给他们一些自主休息的时间,这对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专注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3)情绪上: 高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也常常会在面对他人的评论时产生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你可以尝试设置一个「暂停机制」,每当发现自己的情绪脱离掌控时,就开启这个暂停机制,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做出行动。比如,你可以暂时逃离让你感到困扰的场合,做几个深呼吸。 4)社交过程中: 高敏感人常常会感觉自己“不擅长社交”,但其实,「社交能力不足」与「是否敏感」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反之,由于对环境和情绪变化十分敏锐,他们能够很轻易地观察到社交场合中每个人的状态,尽力照顾好每个人。但是,过度关注外界变化会令你觉得疲惫不堪,甚至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设定一个清晰的「边界」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社交场合,或者面对别人突如其来的诉求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要及时地表达出来。你拥有表达诉求的权利。 愿你早日摆脱外界的看法,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以上~ 参考资料: Aron, E. N., & Aron, A. (1997).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its relation to introversion and emoti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3, 345–368.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3.2.345 Boterberg, S,. & Warreyn, P. (2016). "Making sense of it all: The impact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on daily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2, 80–86,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5.12.022 Licht, C., Mortensen, E. L., & Knudsen, G. M. (2011). Association between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polymorphism 5-HTTLPR short/short genotype. Biological Psychiatry, 69. Ni, P. (2017, November 05). 24 Signs of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Psychology Today. Sholl, J. (2019, February). Survival Skills for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Experience Life. Weiss, S. (2018, July 18). 7 Myths To Stop Believing About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Bustle.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