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苏小姐,纯艺MFA 阅读原文 艺术史中的立体主义(Cubism)的中文译名总让不熟悉它的读者感到疑惑,因为号称是立体主义的绘画往往看上去最为“不立体”与“不写实”。 一开始,这种绘画风格被法国批评家用嘲笑的口吻形容为“画面里的一堆立方体”(cubes)而得此名号。1908 年,法国艺术批评家路易·沃克塞尔(Louis Vauxcelles)在评论乔治·布拉克的绘画作品时称,“他把地点、人物、房屋和一切东西都缩减成了几何图式,成了一堆立方体。”原文:reducing everything, places and a figures and houses, to geometric schemas, to cubes. 布拉克的 Houses at Le Estaque, 1908 而实际上,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是试图在一张平面绘画中,画下来一个事物的多层维度与不同视角的集合。 他们的眼睛就像是一台照相机,会对着桌上的水罐或水果从各个角度、不同方向一通猛拍,然后在大脑中对这些照片进行多重曝光,最后才把得到的视觉图像画在画布上,因此才会让画面中出现那么多交错而复杂事物边沿,模糊抽象的空间与体积,叫人看不懂。 * 自 20 世纪初以来,欧洲的画家群体中就开始了对现实表象描绘的脱离者。“现代主义绘画之父”保罗·塞尚无疑就是这批画家中的先驱者。 其实,看看上面我放的那一张布拉克,完全就是对塞尚的绘画的立体主义重新演绎,连色调、构图、气质,包括砖头边沿出泛出的青绿色都非常相似。 塞尚的风景画 藏于大都会,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作为一个在历史中出了名的性格执拗的画家,塞尚特别喜欢重复地画同一个事物。 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画过几百幅桌上的苹果和水罐,各种颜色、各种角度,各种组合。画起人物时,他也总在抱怨模特会动。似乎,塞尚就是喜欢记录眼里的世界,根本对绘画的对象不抱有什么感情,而只是钟情于画画这件事本身。 因此,那些不会动的东西,像是山林、巨石、静物都成为了他反复描绘的对象。 而在他的故乡,一座叫圣威克多的大山(Mont Sainte-Victoire),也成为了他记录过多次的主题。也可以作为一个重点案例,看看塞尚的想法是怎么预示了立体主义的。 1902-04,圣威克多山,藏于费城美术馆 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在上面这一幅,他 1902 年至 1904 年间完成的《圣威克多山》中,我们很快就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传统风景画的语言,是一个“透视法不正确”的空间概念。 1902-04,圣威克多山,山体细节,藏于费城美术馆 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这座大山包括周围的田野和天空,都被塞尚分解成了一个个的彩色小方块。 1902-04,圣威克多山,田野细节,藏于费城美术馆 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这群小几何体仔细看去都像今天的抽象画,都处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有自己的色彩和明暗,拥有属于自己的维度。这些细节图单独放出来看,其实就和后来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主义非常接近了。 这些彩色方块,它们在事物的再现上,都做到了减法的最大化:没有什么树枝、草地、叶片的触感和细节;但当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就构成了一幅似乎可成动态的山景。 如果我们把他在 20 世纪初完成的这幅和他在 19 世纪末画的一批同主题作品来看,就会发现塞尚在十几年间所发生的绘画变化。 Mont Sainte-Victoire with Large Pine-Tree 1887,藏于伦敦考陶尔德学院画廊 如这一幅画在 1887 年的,你看看,还有十分明显的前景,大松树,作为空间感的对照物。并且,在树枝的描绘上,自然主义的感觉还在。远处的风景中还保留了农田、道路、桥梁的明显样子。 接下来,再看看他在 1892 年开始画的一张,跟上图做比较,很明显,图像捕捉和在事物的形象思维上做了减法:突出了山体,剪掉了装饰性的绘画元素边框,在山体细节的色彩捕捉上,变得模糊、圆润、化繁为简,表示一种抽象意识的开始。 Mont Sainte-Victoire ca. 1892–1895,藏于费城巴恩斯收藏 再到后来,进入 20 世纪,看看十年后,1902 年开始画的这一幅: Mont Sainte-Victoire ca. 1902–6,藏于大都会 塞尚打破了十年前,山体简化之后,获得的质感的圆润,画面构图的稳定性。十年后开始画的这一幅,明显风格上感觉十分“破碎”。 艺术家不再试图用透视等技巧,去临摹和再现事物的表象,而是强调了绘画的动感——双眼与大脑在处理风景时所获得的主观、流动、主次分明的个人观看感受。 19 世纪末的塞尚虽然在风景画中已呈现出平面化的处理,但圣威克多山依然显得稳定敦厚;而到了 20 世纪,塞尚的画面就展现了一个自由的、会随着时间改变的,如记忆般会流动的山川风景。 1904-06,Mont_Sainte-Victoire,藏于普林斯顿美术馆 一路看下来,是不是已经很明显了? 这种对细节做减法、对空间做释放的画风,就是一种走向立体主义的、多维度、多角度观看的,抽象意识的开端。 难怪一辈子骄傲自满的毕加索也曾大方承认,“塞尚就是我唯一的老师”。 1904-06,Mont_Sainte-Victoire,细节如图,藏于普林斯顿美术馆 在完成在 1906 年的这幅《圣威克多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塞尚对于立体主义的预示,其实在处理的细节图中,完全还可以看到他对于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用色彩与组合去替代传统透视法则的绘画技巧。 在其后的几年中,毕加索和布拉克沿袭了塞尚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再用唯一而静态的观念去记录绘画的对象。因此,立体主义者们看到的世界不再是那个我们自文艺复兴以来便习惯了的世界。 毕加索 1910《抱吉他的女子像》 无论是画沉思的女子还是抱着吉他的男人,立体主义者好像能把一个空间里的人物和东西拆分成很多个小单位,且如塞尚一样,赋予了每个小单位独特的生命和运动。 让色彩和体积感为词汇,使得各种角度、各种时空内的小单位们(cubes)在画布上留下了一串重叠的运动轨迹,便组成了一幅立体主义的绘画。于是,一种高级的抽象艺术就这样出现了。 希望你们觉得有帮助~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