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科技 数码相机未被冷落 受智能手机冲击前途未卜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2-04-25 发布。版面名称:新闻聚焦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国外媒体今日发表文章称,许多分析师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数码相机将逐渐被冷落。但事实恰恰相反,数码相机销量仍在攀升。但随着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佳能等主要厂商并没有清晰的应对战略,这使得数码相机前途未卜。
    拍照手机仍在蚕食数码相机。在图片共享网站Flickr上,用户上传的照片多数使用iPhone 4拍摄。尽管如此,专业的数码相机仍在热销。做为全球最大数码相机制造市场,今年1月日本数码相机出货量较2003年同期增加近2倍。

      美国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麦克多诺商学院(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营销副教授普拉山特·马拉维亚(Prashant Malaviya)称:“多年来人们一直在预测,智能手机的普及将削弱数码相机销量。但事实是,相反的情况出现了。”

      业内人士和摄影爱好者表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数码相机既适用于个人用户,也适用于专业用户,但数码相机的未来仍难以预测。

      如果进行随意拍摄,我们也许会选择手机或傻瓜相机。但如果要留住重要时刻的历史瞬间,大多人不会选择这些基础型设备。调研公司NPD In-Stat去年11月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美国人选择可拆卸镜头或10倍以上光学变焦的的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NPD In-Stat高级分析师莉斯·卡廷(Liz Cutting)称,这表明在进行重要拍摄时,人们不相信无法胜任该项任务的设备。卡廷说:“毫无疑问,数码相机没有消亡,它弥补了拍照手机的不足。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了高端产品。”

      这种局面使传统的数码相机厂商受益匪浅,因为人们不希望把拍照任务交给一个不可信任的品牌。卡廷称,人们可能会尝试新的手机、笔记本或电视品牌,但在选择数码相机上要相对保守。因此,佳能(微博)、尼康、索尼、奥林巴斯(微博)、宾得、富士和松下成为了赢家。

      传统厂商受益匪浅

      IDC分析师克里斯多弗·丘特(Christopher Chute)称,其中佳能是主要受益者之一,从高端到低端均保持着较强的品牌知名度。1999年,佳能相机业务营收占公司整体营收的约11%,而2008年该比例增加到25%。数码产品网站Sortable.com用户将佳能评为最受欢迎的数码相机品牌。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在积极行动。在过去的几年中,松下、奥林巴斯、宾得和尼康均推出新型数码相机,镜头质量可达到专业级,但机身却轻巧、便携,而且是“傻瓜型”拍摄。尽管这种无反相机(mirrorless cameras)的价格与单反相比并不是低很多,但凭借便捷优势赢得了消费者认可。

      在数码相机厂商内部竞争的同时,他们还要应对进入该市场的入侵者,例如诺基亚(微博)。诺基亚一直与镜头厂商卡尔蔡司(Carl Zeiss)合作来提升手机的拍照质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在拍照方面能与傻瓜相机相媲美。

      此外,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风靡也推动了手机拍照的发展。与傻瓜型数码相机相比,手机的优势是可以随时拍照,且立即上传。这使得傻瓜型数码相机极易遭到手机的入侵。

      价格急剧下滑

      在过去的10年间,数码相机价格急剧下滑。10年前,300万像素的单反相机售价3000美元,而如今,1800万像素单反的价格甚至低于500美元。与此同时,厂商还将高端产品中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了低端产品中。

      厂商之间还通过创新进行竞争,除了无反相机,数码相机厂商还推出了高动态光照渲染(HDR)技术。墨尔本摄影爱好者娄(Low)称:“数字成像设备的创新令人惊讶。”

      包括娄在内的摄影爱好者认为,数码相机最终将被摄像机所取代,但也有人士认为,手机和数码相机最终将各司其职。

      NPD In-Stat分析师卡廷称,在过去几个月上市的数码相机中,许多首次内置WiFi芯片,意味着用户可以像智能手机那样随时共享照片。

      与数码相机更加社交化一样,手机也开始融入一些此前数码相机才具有的功能,如摄像头分辨率达到1200万像素。

      传统数码相机厂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还不得而知。调研公司IHS日本分析师Kun Soo Lee称,佳能还没有清晰的战略来应对智能手机的崛起。IDC分析师丘特称:“一切都悬而未决”。

    文/新浪科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