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真空低温烹饪法(sous vide)设备效果如何? 作为一枚食肉动物,对 sous vide 非常向往,最近打算入手一台试试。 想了解下在家用环境中,sous vide 对肉的口感改善幅度大不大? 家庭使用值不值得专门购买一台? (知乎日报注:Sous Vide,即真空低温烹调法。引自维基百科: 是一种通过利用较低温度而长时间加热的烹飪方法,目的是要带出原料 (尤其是肉类)的最佳效果。基本方法是将食物放入一个塑胶袋并且真空密封,然后将整个袋子放入热水当中烹调(通常约为 50°C 至 80°C 之间),有时候甚至超过24小时。) 林珂 Sous Vide 的效果其实取决于两部分:1. 机器 2. 料理者对食材的理解和选对操作方式。 对于普通人而言,后者对出品效果的影响比机器更大。如果能完全理解,侬甚至可以不!买!工!具!,用温度计 + 塑料封口袋完成简单的 Sous Vide Cooking。即便有机器但操作不当,轻则把食物做坏,重则未能很好地杀灭潜在细菌导致健康隐患。 若能够正确理解 Sous Vide,机器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市面上的机器从几百的实验室 / 家庭型,到几万块钱的工业型,主要区别在于如下几点: 1. 设备的有效容量多大 不同的设备的有效加热容量不一样,家用型常规大概 20L-40L 之间。容量越大意味着同时可以处理更多的食材。使用前请看清楚有效容量,超过这个体积意味着机器来不及加热,无法有效保持温度或均匀升温。 2. 是否有水流循环系统(Circulating Current) 部分便宜的恒温机,是不带循环水泵的,当水浴内食材过多时,可能出现温度不均匀的现象,间接影响效果。如果是有要求的料理者,建议买带循环水泵的。 3. 温控的精确度 大部分可用的机器温控在 ±0.1°C 之间,有些机器的误差可能达到 ±0.5-1°C,如果要求不是很高也可以用。0.01°C 的是非常昂贵的实验室设备,基本不在 Sous Vide 范畴。 4. 是否支持蓝牙 / app 软件连接,或者智能化程度 (如果设备的智能化水准不够,料理者最好自己能够很科学地理解整个过程) Sous Vide 料理的效果大致取决于两个维度,温度&时间。 虽然水温是相对恒定的,一块肉丢进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核心温度达到跟水温一致? 之后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确保细菌数已经低到不足以致病? 200 美金以内的简易版 Sous Vide 跟几万块的专业厨房设备的差距在于不带计算功能且并非实时监控,无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西餐讲肉几成熟通常指核心温度,而达到核心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肉类、肉质、形状、厚度、初始温差等等因素。通常厚度增加一倍,所需要时间要 3 倍。 达到特定温度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潜在细菌数会逐渐降低,并最终降到对人体不构成威胁的水准。 关于肉质、时间、温度、潜在细菌数等变量的调整,可以通过查相关书籍如《Modernist Cuisine》里已经试验过的表格,或者自行在手机端下一个 Sous Vide 的 App 查找。个人用的是 Polyscience 的 Sous Vide Toolbox。 (如上图所示,一块 30mm 厚的牛扒要做到 medium rare/58.9°C,一小时内温度从 5°C 上升到 58.9°C 并且完成表面杀菌,而需要到 1 小时 30 分才能达成内部完全杀菌。) (假设还是同一块 30mm 后的牛扒,做到 Rare/53°C,差不多也是 1 小时,但由于温度较低要完全表面灭菌至少要 2-3 小时,而内部杀菌要接近 5 小时。) 当然,以上数据是极端保守的处理方式,并不代表不到 5 小时,吃下去就一定会拉肚子。 如果您对 Sous Vide 很感兴趣,能看懂英文,能 FQ,正常推荐 Chefsteps 的 Sous Vide 课程。基础课程是免费的。链接如下: https://www.chefsteps.com/classes 祝 Happy Cooking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