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拍的照片不是太白就是太黑,怎么办? 摄影师韧韧,微信号:renrenphotographer 如果你没有学习过摄影,刚买到数码相机的时候,也许会被相机上的下图这个拨盘吓到了。 辣么多可以选择的档位,我拍照的时候应该选什么档位呢?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开小轿车的都知道, 你只要会操作方向盘,油门,刹车,变速箱,这几个汽车的基本配置。不管是普桑也好,法拉利也好,都能让它动起来。(当然手动档的还有离合器),所以考驾照,一般只要有台普桑就可以学了。 相机其实也一样,它也有几个基本元素保证你能拍摄照片。在这个拨盘里面,你只要掌握 M、Av、Tv(尼康是 S)这三个档位,无论什么相机,只要是有 M 档的相机,你都能够操作了。 搞定曝光第一招:熟练掌握 M、Av,Tv 这三个档位的使用 还是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其实所有的档位的区别实际上是对曝光三角——快门,光圈,ISO 三个元素是否受拍摄者控制而区分开来的。 M 档,也叫手动档,快门,光圈,ISO 全部由相机操控者自行决定,相机不会做任何干扰。(这时候如果欠曝过曝,相机不会有任何的警告)这个模式适合固定光线环境下的拍摄,比如会务,车展。只需要事先试几张,取得一组相对比较合适的曝光三角,就可以开始拍摄了。 Av 档,也叫光圈优先档。相机操控者可自由设定光圈值和 ISO 值,相机会帮你测算正确曝光所需的快门值。(如果测算下来超出相机支持的快门范围,相机的显示屏上的光圈值会发生闪烁。)这个模式适合拍摄人像,特别是那种虚化背景的浅景深人像。 TV 档,也叫快门优先档,(佳能叫 Tv 档,尼康叫 S 档,其他品牌请看相机说明书“快门优先”下的内容)同 Av 档类似,由相机操控者控制快门值和 ISO 值。(同样如果测算下来超出相机支持的光圈,显示屏上的快门值也会发生闪烁。)这个模式适合拍摄运动的对象,比如运动员,赛车,飞鸟等等。 介绍完了三个档位,大家也许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相机可以帮你算出曝光三角? 这就要谈到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 测光系统主要体现在相机的“测光模式”和“测光表”上 以佳能相机为例,注意速控屏幕中 AWB 下面那个像眼睛一样的符号,这个叫“测光模式” 一共有四种,分别为 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默认情况下,为“评价测光”模式 这里只需要记住以下三点 按测光的有效范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略有不同; 除了少数高端机型测光点和对焦点可以实现联动,大部分机型的测光点以取景器中心为基准向四周扩展。 所有测光模式均以 18%灰为基准然后取平均值,点测光测量范围最小但是最精准。 我们现在回到刚才的三个档位,看看测光系统是怎么体现在拍摄中的 大家注意一下取景器里的信息,如下图: 这里面有一个从 -2 到 +2 的刻度表,这个就是测光表。 如果现在是M 档,我们在取景器中构图的同时,下面这个测光表会显示出当前设置的曝光三角在当前的测光模式下,曝光产生的偏差。如果指向刻度 0,自然是正好。如果偏向负数,说明欠曝。偏的越多,欠曝越厉害。同样如果偏向正数,则说明过曝,同样偏的越多,过曝越厉害。 但是不要忘记,测光表测量的范围是当前测光模式决定的。如果要确保整幅画面曝光准确,选择测光范围较大的”评价测光“比较可靠,如果只要确保局部画面曝光准确,”点测光“是比较理想的模式——这一点在逆光拍摄人像时候尤为有效。 M 档,拍摄的时候,曝光就要看这个测光表。 弄明白了测光系统如何配合 M 档使用,那么 AvTv 档也就很好理解了。 这两个档位就是保证测光表光标指向 0 前提下而推算出来了快门和光圈值。 这里又要提到一个”自动曝光锁“。在半按快门实现对焦锁定的同时,Av 或者 Tv 档完成了光圈快门的测算,推算出一个曝光三角组合,并且由”自动曝光锁“完成锁定。大家再看下刚才取景器的左下角,有个 * 号,这个 * 号就是自动曝光锁的指示灯。当它亮起就是告诉你,曝光三角已经被锁定,等到快门释放完成曝光后自动消失。 当然,”自动曝光锁“和”对焦锁定“默认情况下是在半按快门的情况下同时执行的,是可以通过设置将这两个功能分别由两个按钮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曝光和对焦可以分开单独进行。 ”自动曝光锁“只适合 Tv 和 Av,M 档没有作用。 然而,尽管测光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测算出曝光值,但它没有人脑那么灵活,由于它取得是平均值,但实际画面的亮度未必那么均匀。所以光靠测光系统确定曝光三角很多时候不一定可靠。还是要用到我们的双眼。 搞定曝光第二招:充分利用曝光补偿 相机在锁定曝光的同时,还是给了调整曝光的功能: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何时使用?即在 Av 或 Tv 档下,(M 档不起作用)如果发现先前利用测光系统拍摄的画面中需要表现的主体偏暗或者偏亮,可以通过增加曝光补偿活减少曝光补偿实现更准确的曝光。另外,如果画面中有白色或者黑色的东西,则遵循”白加黑减“的原则,以便更好的表现白色和黑色物体。 曝光补偿默认一个刻度是 1/3 档,也可以设置为 1/2 档,那么这个档位具体是多少呢?实际上这个档位就是光圈或者快门的档位。这里先罗列一下常用的光圈快门序列,建议大家记忆一下,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拍摄效率。 光圈减少一档是 X 1.4,画面变暗,常用的光圈值依次为: 1.4—2.0—2.8—4.0—5.6—8—11—16—22—32 快门加快一档是 X 1/2,画面变暗,常用的快门值依次为: 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 就是如果 Tv 模式。曝光参数是 1/125 F5.6 ISO 100 加 1 档的情况下,等效于 1/60 F5.6 ISO100,这个组合。当然,如果是 1/3 档是无法通过调节快门把它调出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曝光补偿也是增加快门或者光圈的选择。 咱们再讲宽一点,现在好多机身都内置的闪光灯,而且都带 TTL 模式,这就可以进行闪光曝光补偿,当然它也跟相机的测光模式有关。但需要注意的是,闪光曝光补偿只影响曝光主体,而相机的曝光补偿影响的是整个画面的环境亮度。 搞定曝光第三招:学会观察直方图 实际上掌握了前面两招,已经可以把曝光做的不错了。但是即使你从回看中已经看到自己满意的画面,但是有没有一种客观的指标,确保我的曝光相对准确呢? 当然是有的。这就是直方图。 还是以佳能相机为例,按一下“回放”,再按两下“info”,会出现这个画面 红框中的就代表直方图 直方图从左到右是代表了一张画面从暗部到高光部分的信息量。如果说一张照片曝光完美,则应该是从暗部到高光部都有一定的信息量出现。还是看图说话: 由于一时找不到欠曝和过曝的照片,所以我用调整曝光值的方式模拟欠曝和过曝。大家仔细观察三张图片和他们的直方图。不难发现,欠曝的照片,直方图的信息大部分集中在暗部区域,过曝的照片信息大部分集中在高光部。往往直方图出现后两种情况,就会是一张曝光有问题的照片。 实际如果发生过曝和欠曝的情况,本属于暗部和高光部的信息将无法被记录下来。所以曝光准确的实质是整幅画面从暗部到高光部要相对完整的记录下来,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更好的后期空间去提升。如果没有记录下来,尽管可以通过后期调节亮度来弥补,但没有记录下来的细节,是不可能被拉回来的。欠曝和过曝的片即使被拉回正常的亮度,细节会丢失的非常严重。从而影响整个作品的观感。——这就是准确曝光的重要性。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怎么搞定曝光。 首先在 M、Av、Tv 这三个档位中选择合适的档位进行试拍, 然后利用曝光补偿对曝光效果进行微调, 最后通过观察直方图来确保高光和暗部都有足够的细节被记录。 进阶阅读:阳光 16 法则 阳光 16 法则实际上是在胶片时代帮助摄影师快速确定曝光参数的经验法则,虽然数码时代相机已经内置了测光表,还有直方图这样的利器确实让曝光的难度降低了很多。但是无论是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摄影师都有必要去培养对光线的敏感。即凭借肉眼就可以确定大致的曝光参数,这样对提高拍摄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去掌握这套法则。 在 ISO 和快门数互为倒数的情况下,即 ISO100,快门 1/100;ISO200,快门 1/200.。。。 1.有太阳,天空没有云(晴),光圈取 16 2.有太阳,天空多云(多云),光圈取 11 3.有太阳,天空云层较厚(阴天),光圈取 8 4. 不见太阳,乌云密布,光圈取 5.6 5.夕阳,光圈取 4 之所以这样表述,实际上就是说明阳光 16 法则的核心在于按照云遮挡太阳的程度对光圈进行逐渐增大。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准确的基准值,判断出这个基准值之后,我们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换算。 比如大晴天,我得到了 1/100,F16,ISO100 的基准值。但我想拍个大光圈人像。光圈就未必开 16,我想开到 4,那么 ISO 如果不变的情况下,快门就要到 1/1600。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一组等效的曝光三角组合:1/1600 F4 ISO100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