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机器一歇、天气一阴、演员一闹……当个导演,心脏不好都不行 五指毛,男人四十 对于一个制作条件一般,(要么没钱,要么没权,要么是一个糟烂事特别多的项目)的导演来说: 1. 剧本 要么你只能拿到一个水平很低的剧本,所以你得花时间把剧本改得没那么烂; 要么你拿到了一个不太适合拍摄(规模、调性)的剧本,你得根据实际情况改成可以拍摄的样子; 或者干脆你只能自己出剧本。 所以编剧方面的能力是首要的——如果你是牛逼导演,那自然不需要别人教你怎么当导演;如果你不是牛逼导演,哪有牛逼编剧给你写剧本?写了你也不会用。不要以为导演啥都不用干可以拿着剧本照本宣科,能挖掘到剧本中的闪光点并将之表现出来,就很需要能力。同一个剧本,能力不同的导演能理解出完全不同的内涵,处理出不同的细节,更别说完全不同的美学风格了(对能力不足的导演来说,根本没有风格) 2. 剪辑 没有剪辑意识的导演,只会拍一堆接不上的废片;或者因为心里没底,各种乱刷多拍几条,浪费时间浪费钱。 没钱的项目,经不起你浪费;有钱的项目,一般都有有经验的监制,看得出你在浪费,直接警告几次没准能把你开了。 如果剪辑能力强的导演,首先分镜头的功力会很好,不会设计一堆不切实际的分镜头导致现场抓瞎;其次哪怕前期烂事儿多出了问题,后期也能和剪辑师一起协调,找补找补,让片子出来以后效果最优。 3. 表演 剧本不适合表演,改; 演员不适合剧本,调教或改; 演员没档期,改或者协调; 导演自己必须懂表演,得会和演员沟通,广告还能凑合着摆摆造型,电影不懂表演真拍不了。 演员牌儿大,不愿意给你摆弄,不愿意使劲,当导演的要么扬长避短,要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装孙子,要么在有限的几个 TAKE 内搞定(比如某些演员号称只拍 3 条,多了没感觉)。 电影剧组拍摄时间长,演员之间各种人际关系都挺复杂,导演能做到八面玲珑不偏袒不徇私不得罪人让全剧组其乐融融,都是本事。 4. 美术 和美术沟通,做好风格方面的探讨,细节拿捏到位,美术的置景和道具的协调安排,都是钱都是钱都是钱,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导演,压不住美术,把不好关,不管别人是偷懒还是抬杠,都会出问题——美术的设计和执行,工期很长很琐碎,牵涉到的部门和细节都不少,而且道具化妆置景都得听美术的(当然美术对他们的管理也是一个问题),一有摩擦,故事就多了。 5. 摄影 导演谁都敢骂就是不敢骂摄影师,摄影组一磨洋工大家完蛋,好的摄影师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导演的分镜,并且能捕捉到演员特别的状态出意料之外的好效果,所以导演和摄影师的合作也尤为关键,自己不一定得懂太多摄影技术,但至少得知道摄影的可能性,准确描述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一句话还是得压得住人。 6. 录音 相对来说,导演对声音处理懂得少一些,也可以凑合把戏拍完,当然,这个“凑合”也是导致中国电影和外国电影的重大差距的原因——中国电影普遍在音乐和音效设计上远远落后于电影发达国家。 7. 现场能力 有的导演各方面素养很高,但在现场就控制不住,因为各部门在盯着,心理压力大,每一分钟都是钱,没点好点儿的心理素质,腿都打颤,加上机器一歇,天气一阴,演员一闹,发电车一坏,再来个小事故……心脏不好的不行。 8. 团队管理能力 没钱的剧组,导演得身兼数,;有钱的剧组,人人都对那笔钱虎视眈眈,剧组的整个人际关系都很江湖,没有省油的灯,随便一个部门惹事都够你受的,当导演首先得胃好,脑仁大,神经粗……肾好不好不重要,干完活已经累得用不上了。 9. 最后,导演至少得看起来像导演,投资人不会给一个看起来不像导演的人花钱,不管你是靠技术,靠气场, 靠忽悠,靠卖身,还是靠不要脸,都是能力。 所以当导演的,最讨厌的就是“整个剧组,会录音的当录音,会摄影的当摄影,会化妆的当化妆,会编剧的当编剧,什么都不会的当了导演”这个笑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