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可承受核武器打击的「末日种子库」被水淹了,我有点慌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7-05-2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5,189
    赞:
    46
    相关链接:全球暖化致北极地区融冰 「末日种子库」入口遭水淹

    [​IMG] 一个男人在流浪,数不尽的人张望

    [​IMG]

    【本回答共 3829 字,预计阅读时间 7-10 分钟,图片 10 张,请尽量连接 WIFI。欢迎阅读,提前感谢】

    先给了解这个种子库的朋友们一个简短回答:

    根据《卫报》5 月 17 号的报道,由于今年持续高温导致融雪和降水增加,“末日种子库”被水涌入,但现在看来这次进水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破坏。融水涌入的是种子库的入口隧道,而且隧道内的温度还保持的比较不错,水涌入后很快又冻结了,并没有影响最深处的三个种子库房的安全。现在管理机构也在研究下一步的防御措施,比如在隧道里安装防水和排水设备,加固最外层的大门之类的,再加上最里边的库房本身就有的密封门,相信一段时间内这个库还是安全的。

    ---

    再给不太了解这个种子库的朋友们的一个拓展回答:

    • 什么是末日种子库

    “末日种子库”的正式名称是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The 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是挪威政府于 2008 年在斯瓦尔巴岛设立的一个非盈利的、全球性的植物遗传基因库,隶属 北欧遗传资源中心 管理。这个库设立的根本动机是给全球其他 1700 多个基因库做一个终极备份,以预防其他种子库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工作。

    这个种子库设在斯瓦尔巴岛首府郎夜城边上的一个废弃的煤矿里,通过大门之后,经过一条一百多米长的隧道后,有一道防爆门,进入防爆门之后是一个前厅,从这里可以通往三个两百多平方的恒温库房,库房使用空调保持 -18°C 的恒温,库房的墙壁是一米多厚的混凝土,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另一方面,坚固的山体和厚重的墙壁可以保护这些库房里的种子抵御核武器的攻击。之所以得名为“末日种子库”,也就是希望它可以扛过人类的核战争或者一些大的自然灾害,然后快速的恢复受损的农业。

    [​IMG]

    “末日种子库”的剖面结构图,最深处的三个房间是存放种子的库房

    [​IMG]

    隧道,这次被水淹的就是这个部位

    [​IMG]

    这是在前厅中拍摄的,工作人员正准备进入其中一间库房

    [​IMG]

    库房内部,架子上的盒子里装着全球其他种子库送来备份的种子

    ---

    [​IMG]

    • 为什么需要种子库

    这个这个问题刚才已经回答了一部分:为了预防人类因为核战争或者其他突发性灾害,导致农业瘫痪。种子库通过坚固的防护保护种子的安全,通过常年的低温保持种子的活性,真到了人类农业瘫痪难以为继那天,就从种子库取出种子,然后通过育种,恢复农业。

    除此之外,即便没有这种突发性的灾害,种子库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保护作物基因的多样性。

    人类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一万多年了,许多作物经过人工选育,出现了非常多的品种,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品种因为产量不佳,或是口感略差,或是其他原因,被市场所抛弃。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民总会普遍选择亩产更高的小麦品种,而放弃亩产较低的,那么多年之后,这种亩产较低的小麦种子可能就无人培育,这个品种就算是消亡了。粗略的统计,人类培育过的作物中,有 75%的作物品种就是这么被淘汰了。

    或许有人要说,这种“天生劣势”的品种,淘汰就淘汰呗!这就大错特错了。

    诚然,一些品种在目前看来或许商业性不占优势,但它独特的基因可能具有其他优势,比如产量高的小麦 A 和产量低的小麦 B,A 的亩产远高于 B,但抗旱能力可能就不如 B,那么如果全球大旱,A 都干死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种植 B 来度过这次天灾。或者,有的品种本身性状一般,但通过杂交可能就会出现非常好的品种,比如小麦 A 和小麦 B 杂交,可能会出现产量更高的小麦 C。可如果当初因为嫌弃 B 性状不佳就把它彻底抛弃了,这些都无从谈起。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曾经发生在爱尔兰。大航海时代,欧洲人从美洲引入了土豆,这种舶来品很好的适应了欧洲的土壤和气候,很快成为当时的重要作物。在爱尔兰,通过普及土豆,人口增长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但是爱尔兰人种植的大多是当时的所谓“良种”,品种十分单一,这一隐患终于在 1845 年集中爆发——1845 年,一种 名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入侵爱尔兰,它会导致土豆患晚疫病。由于爱尔兰的那几种土豆都没有抵御这种卵菌的基因,土豆产量暴跌,短短十几年年就饿死了上百万人,更有许多人流离失所,这就是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爱尔兰人的土豆品种多样,人们是有机会发现一些可以抵御枯萎病的土豆品种并及时推广来避免这次天灾的。

    [​IMG]

    患枯萎病的土豆块茎(就是我们吃的部分)

    这就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的重要作用,我们可能暂时还没发现某些品种的基因对我们的意义,但如果最大程度的予以保留,就可能给我们未来应对危机的时候多留一点后路。

    平时收集各品种的种子保护基因的多样性以增加容错性,末日时提供种子复兴农业,这就是种子库的意义。

    ---

    [​IMG]

    • 为什么选择在斯瓦尔巴岛

    其实现在全球的种子库有 1700 多座,除了各国保护自有品种的国家种子库,还有一些国际组织建设的全球种子库。但这些种子库的保护范围有限,它们也或多或少的面临一些环境的威胁。

    比如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的种子库早在 1983 年就设立了,它旨在保护一些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作物的种子。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个种子库的所在地是……阿勒颇……

    阿勒颇这个名字相信近几年大家也比较熟悉的,它目前是这样的:

    [​IMG]

    在叙利亚战乱前期,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就搬去了黎巴嫩,但是种子库却无法搬迁过去。在纷飞战火中,这个种子库遭受了多次损坏,根据该机构的报告,这个种子库的一部分应该是完好的,但是由于战火不止,科研人员也没有办法去把宝贵的种子抢救出来。

    与之类似的还有菲律宾的国家种子银行。我们知道菲律宾常年受到台风威胁,有时候会有大的台风灾害导致一些作物种植区受到毁灭性的扫荡,为了抵御台风,菲律宾设置了这个国家种子银行,然而令人尴尬的是,2006 年,这个种子银行首先就被台风摧毁了……

    那么为了防止这种意外的损失,挪威政府在 2008 年的时候设立了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它的目的就是给全球其他种子库再做一次备份,也就是双保险。

    很多朋友对这次的进水事件有误解,认为是选址有问题。其实之所以选择斯瓦尔巴岛,已经是考虑了多方因素做出的最优选择了,因为综合来说,斯瓦尔巴岛有以下几点独特的优势:

    斯瓦尔巴岛地处北极圈内北纬 78°的地方,气候非常寒冷,适宜种子的保存,尤其是种子库所在的那座山,更是有厚厚的永久性冻土层,根据推算,即便因为意外停电,仅仅依靠冻土层的保护,三间库房的温度也可以维持在 0°C 以下长达 200 年之久; 斯瓦尔巴岛远离大陆,岛上只有两千多人口,却拥有一个机场和港口(都在种子库山脚下不远),交通条件比较好(注意,是这里首先拥有了机场和港口,才被选为种子库地址,而不是为了种子库才建设的机场和港口。机场和港口的优势,并不仅仅是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方便取回种子,更重要的是在和平时期,便于我们过去存放种子); 斯瓦尔巴岛政治地位非常独特。这个岛的归属一度争议很大,荷兰、丹麦、芬兰、挪威和俄罗斯都宣布自己首先发现这个岛,拥有对其的主权,各国为了争夺这个岛使出了浑身解数,俨然就是今天南极领地争夺战的翻版,但是最后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最终大家还是坐在谈判桌上提了一个折中方案,也就是《 斯瓦尔巴条约 》,这个条约规定斯瓦尔巴岛的主权归挪威所有,但是条约缔约国可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前提下在此从事商业开发行为,皆大欢喜之后,大家又约定这个地区是非军事区(既然签个条约就行,何必动用武力呢?)。所以把种子库放在斯瓦尔巴岛,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各国之间的戒心,最大程度减少这里被战火蹂躏的危险。​

    “末日种子库”的建设虽然是挪威政府所主导的,但实际上它的运营资金却来自多国政府和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资助,“末日种子库”对外也是免费开放,任何其他种子库都可以把自己的种子送过来备份,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自由的取回。比如我们前边说过的设在阿勒颇的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的种子库因为战火原因损毁,他们就取回了存在“末日种子库”的备份,并计划在重新育种、产生新的种子之后,再送一些备份过来。

    ---

    [​IMG]

    • 被水淹没,“末日种子库”还安全吗?

    “末日种子库”设计的时候,安全性的确是排在了第一位的。我们刚才说过了,它设在一座山中,由厚厚的永久性冻土和混凝土保护,可以抵御核武器袭击,可以常年维持低温。此外,这个库的入口位于海面之上一百多米,即便南北极冰盖完全融化,海平面升高,也无法威胁到它。

    但我们必须坦诚的说,100% 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虽然全球变暖是否在持续变暖、是否是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仍有争议,但近些年来北极地区的反常高温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以来,斯瓦尔巴岛的平均气温较往年提高了 7°C。虽然“末日种子库”建在山上地势较高,附近也没有河流湖泊,山脚下不远处就是大海,但积雪大量融化,降水异常增多还是超过了当时设计的排水能力,这是导致这次积水涌入的一个直接原因。

    尽管现在官方已经在想办法防止以后再次出现进水事故,但全球变暖对这里的威胁还远不止进水这么简单。比如种子库所处的冻土层是否会因为气温升高而开始融化?如果融化,会不会导致结构强度降低?会不会造成内部渗水?冻土都融化了,又如何保证种子库断电之后还能维持低温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并没有答案。

    或许,我们会找到合适的方式加固“末日种子库”,亦或许,会有更为稳妥的方式给“末日种子库”再上一道保险(比如发射到太空?),但归根结底,“末日种子库”只是一个最终办法,而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最好永远不需要用到这个最终办法啊!我们对环境的肆意污染和破坏,我们的战争所带来的损坏,威胁的仅仅是种子吗?种子尚且有“末日种子库”来保护,那我们给自己编织的末日来临的时候,谁又来保护我们自己呢?

    我觉得这才是最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