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在朋友圈「秀」忙碌?——探究当忙碌成为了一种地位象征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7-08-30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5,173
    赞:
    46
    日报标题:见过秀包秀鞋,你见过在朋友圈秀自己天天很忙的吗?

    [​IMG] 邓慧欣,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

    秀恩爱、秀假期、秀名牌… “秀”,或者称之为炫耀行为,根植于人们的观念当中。在消费者行为的领域中,对于物质财富的占有通常与炫耀性消费相关联。对于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始于 19 世纪末社会学家凡勃伦的著作《有闲阶级论》。凡勃伦发现,在前工业社会中,在物资匮乏的背景下,部分阶级通过武力掠夺了社会的资源,大肆挥霍不属于其生产的物质财富。他将其称为“有闲阶级”。虽然说名字里有“闲”字,但人们却认为他们是社会中“最忙碌”的人,甚至在日本,他们还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对人们生活方式进行的研究中,“忙碌”与“休闲”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感兴趣的话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炫耀的内涵在一直发生改变,除了豪车豪宅,值得炫耀的东西还有什么呢?

    发表于 JCR 上文章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of Time: When Busyness and Lack of Leisure Time Become a Status Symbol 探讨了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忙碌,是值得炫耀的吗?对于什么是忙碌的工作(busyness at work),作者给出了几个衡量的维度:工作时长(quantity)、工作效率(speed)、工作意义(meaning and enjoyment)。在实验室的测量中,人们普遍认为能者多劳,越忙碌的人工作效率越高。随着人才的稀缺性逐渐取代物质的稀缺性成为衡量一个人获得社会资源的多少,对于物质稀缺的关注也逐渐转移到对于人才稀缺的关注中去。因此,相较之炫耀自己拥有稀缺的物质资源,标榜自己的独特性,标榜自我为稀缺的人才资源成为了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依据。作者做出了如下假设:

    忙碌工作与缺乏闲暇时间(对比不太忙碌的工作与富裕闲暇时间)会导致较高的感知社会地位(H1)。一个人处于忙碌状态下会被认为是有高能力的、进取的人格特质,是社会中稀缺的人力资源(H2)。同时,社会流动对忙碌工作起调节作用,当忙碌对高社会流动起正向作用时,感知社会地位会提升;而低社会流动情境下,忙碌的调节作用会降低甚至会有负向影响(H3)。

    作者的研究始于社交媒体上一种名为“humblebragging”的现象,即人们在社交上自嘲(self-deprecating),而且被别的受众视为吹嘘的行为。通过对一千多条推特的文本分析总结,研究者发现其中有超过 12% 的内容与忙碌的生活方式相关。于是在实验一中,作者给被试者展示忙碌 / 休闲生活的推文和书信并要求被试填写对于发文者生活状况、能力稀缺性等相关问题。作者发现,humblebragging 中忙碌状态的呈现会促使受众认为:发文者自身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也暗示着发文者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个效应的呈现如下图一所示:

    [​IMG]

    既然忙碌状态与社会地位的判断息息相关,那么是忙碌的工作中的什么因素产生了这样的效应呢?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工作时长(quantity)、工作效率(speed)、工作意义(meaning and enjoyment)等多个维度,作者进行了实验二设计了两组实验,利用交叉组的实验 Study 2A(长时间工作无闲暇时间 / 短时间工作有闲暇时间)X(控制组 / 快速工作 / 慢速工作);Study 2B(长时间工作无闲暇时间 / 短时间工作有闲暇时间)X(控制组 / 高意义工作 / 低意义工作)研究发现,工作时长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两个维度工作效率(speed)、工作意义(meaning and enjoyment)起调节作用。

    而在跨文化的研究中,作者选取了意大利人与美国公民对于忙碌与社会地位的看法进行了对比。作者发现这种忙碌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是文化依赖的——在意大利人看来,相比于忙碌,休闲才是一个人社会地位崇高的表现,因为他们不需要为生计所奔波,不需要为了“面包”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工作。

    [​IMG]

    而最后一个实验则回到了 marketing 的领域,探究忙碌状态与消费的关系。Study 4A,作者分三家不同的零售商品牌进行实验设计,其中一家零售商 Peapod 提供便捷的网上购物,致力于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对应忙碌生活模式(working busy lifestyle);另一家零售商 Whole Foods 主打价格昂贵高端的商品,对应富足生活模式(wealthy lifestyle);以及控制组 Trader Joe’s(control lifestyle)。作者发现,通过对三组被试的观察,Peapod(working busy lifestyle)与控制组 rader Joe’s 相比,更令人联想到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与富足组 Whole Foods 没有显著的社会地位差异,尽管大家知道 Peapod 商品的质量不如 Whole Foods。Study 4B 则对比两种产品蓝牙无线耳机(Bluetooth/busy-lifestyle)和头戴式耳机(headphones/leisurely-lifestyle)的使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创新度和价格等变量后,大家普遍认为“商务范”的蓝牙耳机用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财政状况和收入情况。

    参考文献:Bellezza, Silvia ; Paharia, Neeru ; Keinan, Anat (2017),Conspicuous Consumption of Time: When Busyness and Lack of Leisure Time Become a Status Symbol,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44(1), p.118(21)

    写在最后:

    终于,把两个月没更新的专栏重新写起来了。在企业不比在学校,忙、忙、忙是我这两个月最大的感触。这两个月到了一个以忙碌工作和狼性文化为标杆的公司干暑期实习(以后有机会会在专栏里写写关于组织行为的东西了)。这算是一段有着特殊意义的尝试,也坚定了自己想一直好好地把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仔细研究,让想法生根发芽的选择。现在每每看到朋友圈中秀加班、秀健身的小伙伴,总是由衷地感慨一句:世界上最可悲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接着自己就继续摸鱼去了...

    言归正传,选取这个文章的原因有几个吧。

    首先,在选题上有现实意义吧,都说时间是最公平的。将时间和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联系,是对于该领域的一项突破。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每天加班究竟是为了什么?加班还要秀给别人看,又是为了什么?炫耀性的消费是为了什么?炫耀忙碌又是为了什么?在阅读中思考着牵涉到人生哲学的视角让我觉得实验四非常鸡肋,硬生生要跟 marketing 扯上关系,反倒觉得研究不太纯粹了。

    其二,我非常喜欢实验中 Pilot Study 的设计,从现实中的社交网络人们的表现去抽象出可能相关联的理论框架,再用巧妙的方法把实验做出来。这就让我联想到了这两天很火的一份问卷,如何评价七夕直男考卷的内容? 网络问卷的传播很有意思,大家对于做了测试以后的反应也很有意思。如果研究者能够拿到网络问卷的后台数据,或是直接邀请完成问卷的被试去分析他们的想法,其中能够跟 social media 相关的研究素材就有很多,学问也有很多。最起码这所谓的“直男”“直女”测试真的很值得吐槽便是了。

    其三,如果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给大家提供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忙碌起来,将自己变成稀缺的 human capital,展示你的野心和能力,大概是提升被感知的社会地位的方法吧。(似乎又说了一句大废话= =)

    PS:实验设计比较复杂,文章的解释较为简略粗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原文,学习作者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读心”。

    最后的最后,我本以为两个月干着财务的实习了,这篇文章今天会难产。但转念到,忙碌工作中难得的一段闲暇写作时光,会让人愈加珍惜吧。所以决定还是一晚上一气呵成把文章写完了。无论再怎么忙碌,busyness at work 只是生活的一部分,status symbol 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忙碌是为了什么理由,该停下的脚步,该欣赏的风景,希望大家都能怀着愉悦的心情一一领略。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