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心理学上如何解释某些粉丝的疯狂行为?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7-10-1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4,892
    赞:
    46
    日报标题:- 他都被锤成这样了你还信他? - 我爱他,我相信他

    [​IMG] 暗涌,The Follower of Psychology

    前两天鹿晗关晓彤那事儿听说了吧?

    事儿倒没什么稀奇,可粉丝们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豹笑了。

    [​IMG]

    正好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脑残粉的事儿。

    1、这个世上其实只有三种粉

    现在饭圈里那些黑话,五花八门。乍一听还真不知道是什么。

    [​IMG]

    什么圈粉脱粉私生粉,唯粉团粉家族粉,音粉颜粉性格粉,路粉妈粉 CP 粉。

    别说了,我整个人都粉了。

    但不管饭圈发明再多的黑话,在心理学家眼里,只有三种粉。

    首先是路人粉。对偶像的崇拜仅限于社会娱乐价值,差不多就是偶像出的作品感兴趣会看看,消息动态也会附带关注一下,把偶像的动向当做朋友间的谈资,这样就已经很开心了。

    再进一步是死忠粉。这样的粉丝具有更多的个人紧张的情感,比如“我感觉偶像就是我的精神伴侣”、“粉我偶像的时候,能暂时地让我从生活中解脱出来”、“坏事发生在偶像身上,就像发生在我身上一样”,并且这种强烈、强迫的感受难以摆脱。

    “爱”到深处,就是脑残粉了。说脑残粉还真不过分,因为这类粉丝往往表现出边缘型病态,比如常常会有“我感觉和偶像之间的联系无法言传”、“如果我足够幸运能见偶像一面,即使偶像让我帮忙干违法的事,我都很可能去做”、“为了拯救偶像,我宁愿献出生命”之类的想法。

    所谓的真爱粉啊,私生粉啊,亲妈粉后妈粉啊,都只是行为上的不同。说到心理状态上出不了这个圈。

    2、一入饭圈深似海:追星的心路历程

    咱们也都不是没追过星的人。我记得我喜欢周杰伦那会儿,大晚上钻被窝里抱着手机,一边听他的歌一边看网上的评价,要是有人夸周董人又低调歌又写得好,我都会替他高兴。

    我这种状态呢,心理学术语叫做吸收,指的是注意力完全专注的状态,将所有可以利用的知觉、生理、想象、观念的资源都投入到对所专注的这一事物整合的表征上。这一过程无需努力,而通过对偶像的心理吸收,试图建立一种身份感、充实感和满足感。

    与此同时,对偶像的心理吸收也给人一种与偶像有现实关系的错觉,反过来强化了心理吸收的过程,想更进一步地知道有关偶像的一切;而知道得越多,卷入得越深,就越觉得自己和偶像之间有特殊的关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现在媒体又这么发达,电视电影歌曲写真微博饭圈,总有你看不完的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个过程。

    这还没完。心理学家还发现,对偶像的心理吸收似乎会发展出“耐药性”。比如有的人粉鹿晗,原来只是听听歌看看新闻就比较开心了,渐渐地要想达到原来的开心程度,可能就需要去听演唱会、追鹿晗的剧,再到后来,可能就得当私生粉跟踪偶像才行了。

    这跟成瘾的心理机制非常相似。学者将上述过程概括为吸收——成瘾理论模型

    3、脑残粉真的脑残吗?

    前段时间薛之谦被李雨桐锤成什么样了,拆谦队快把薛之谦底裤都扒下来了,还有粉丝等着他们的王凯旋呢。

    [​IMG]

    所以说,有时候粉丝干的那些事儿,真让人感叹脑残粉不是白叫的。

    不光我们这么认为。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美国和英国参与者更多地用“傻”这个词来描述疯狂追星的粉丝们;而针对偶像崇拜的研究显示,粉丝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也要更低。

    另一项研究也的确发现,粉丝群体的认知水平相对要差一些。不过黑子们也别急着高潮,研究同时也说明,认知水平的差异不足以解释粉丝的狂热行为。

    认知灵活性是最与“脑残粉”行为相关联的认知因素。认知灵活性比较高、“有灵性”的人,也许会发现偶像其实就是娱乐行业的骗局,或者发现追星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改善。有的人甚至会想,既然总有人要成为偶像,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这样的人要成为脑残粉就比较难。

    而认知灵活性较低的人思维会比较僵化,“灵性不足”,更难从对偶像的心理吸收当中挣脱出来,并且难以寻找一个相对健康的自我认同的手段,比如交朋友啊,努力做好一件事之类的。因此容易陷得更深,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所以说到底,脑残粉的确认知水平更差一些,“灵性不足”,拯救身边的脑残粉可以从提高他的“灵性”入手。当然,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加全面的解释狂热追星的现象。

    参考文献:

    Maltby, J., Day, L., Mccutcheon, L. E., Martin, M. M., & Cayanus, J. L. (2004). Celebrity worship,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social complex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7(7), 1475-1482.

    Mccutcheon, L. E., Ashe, D. D., Houran, J., & Maltby, J. (2003). A Cognitive Profile of Individuals Who Tend to Worship Celebritie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7(4), 309-322.

    Mccutcheon, L. E., Lange, R., & Houran, J. (2002).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elebrity worship.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93(1), 67-87.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